3上一篇 2011年12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虚荣心助长了“有机”骗局

子思

  12月1日晚播出的央视焦点访谈,内容是记者暗访以假充真的“有机菜”。“有机”是国际公认的等级高、安全好的食品标准。因此虽然在超市里有机食品的价格要比普通的贵上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还是觉得这个钱花得值,因为有机食品意味着更健康、更安全。而根据焦点访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所谓的有机食品,实际上就是普通蔬菜,却让人们花了高价冤枉钱。

  有机蔬菜之所以能制造出如此大的骗局,新闻里记者提到,是相应的管理没跟上、没管住。只有更好的强化,认证流程,完善检测措施,厘清管理责任,才能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有机食品,才能不让违法者有机可乘。还有就是我们目前的认证机构管理也不是很严格,如果按照质检总局新出台的《认证机构管理办法》要求,严格管理各认证机构的话,这种骗局也将会越来越少。

  但是以上说的原因都还是可以管理的,通过制度可以避免的,如果说有机骗局是我们消费者虚荣心助长的,那可很难治理了。在食品安全较为严峻的情况下,人们认为从超市里买“有机菜”、“有机食品”、“绿色菜”不仅是为了食品安全,同时还以此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节目里虽然记者并没有去询问那些购买“有机菜”的消费者觉得有机菜和其他菜有何区别,但我想即使问了,得到的回答也会是口感好,就是比普通菜好吃之类的话。因为他们花重金采购的菜,怎么能和普通菜口味一样呢?这就是虚荣,这就是商家给消费者的心理暗示作用。

  人们只重视了目前环境恶化,食品安全问题多,但是没有静下心来去分析商家宣传中存在的误导,存在的虚假宣传。认证不规范,认证不严格,监管不到位都好解决,都可以去完善。可是这消费者虚荣,消费者的不理智,又如何管理呢?这就对我们社会的科学普及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用科学武装消费者的头脑,教会消费者理想思考,学会真正识别有机和普通的区别,打消那些自以为“象征身份地位”的特殊消费,才有可能更好地净化规范市场,没有了盲目追风和追捧,造假者将会少很多。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