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
辉隆股份“配送中心+加盟店”基层采访纪实
《中国农资》记者 汪洋

  夏 俊
  王学超
  阮明年
  张金泉

  “辉隆文化是进化演绎的博弈策略集合,蕴含着平衡之美、均衡之花,倡导诚实勤勉的阳光文化与契约精神,在辉隆的团队里,我们要做一个粒大、饱满、沉甸、弯腰奉献的稻穗,为辉隆的发展无私奉献。”一位老辉隆人曾这样评价辉隆文化。

  配送中心成为联系区域公司和加盟店的重要纽带,而加盟店则毫无疑问成为支撑辉隆生存、发展的重要砝码。近日,记者在安徽下基层采访时,辉隆股份全力打造的“配送中心+加盟店”连锁经营模式有力验证了全体辉隆人的务实和执着。如今,辉隆开拓者们,用勤劳和智慧赢得了这片天地。

  辉隆股份皖江公司无为配送中心经理  夏 俊

  80后齐心协力“闯”市场

  “一位50多岁的老同志,5位80后新人,这就是辉隆股份皖江公司无为配送中心最大的特点和亮点。”1984年出生的夏俊以这样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团队显得格外自豪。夏俊介绍说:“一要知己知彼,全面了解区域市场;二要一专多能,熟悉经营每一环节;三要精耕细作,全力务实网络基础;四要勤于联系,本部网店信息畅通。” 在无为配送中心,年轻人所占的比率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显得格外突出,也正是年轻人敢闯、敢拼的新思路让这个团队拥有了更多的灵气和勇气。

  “在基层工作,也许没有太多的鲜花和掌声,但是这里有着更多让我感动和值得自豪的记忆。”夏俊告诉记者,每位新人都要从基层做起,从基础成长,在中心每人要身兼多职,不仅人人要学会驾驶,同时要懂财务、会营销、善沟通。

  团队建设就是要锻造凝聚力和团结力,作为配送中心经理,始终要做到队伍团结,要让你的团队天天在状态、人人有激情。因为事情太多,夏俊需长期住在配送中心,每天吃完晚饭,他总会和住在一起的同事围绕市场发展和维护客户进行探讨。按照他自己的解释就是:“年轻人在一起很投机,工作上是伙伴、生活上就是兄弟和朋友,这样多沟通、常交流就会处得更加融洽,做事更加主动。”

  在工作中,受目标任务、区域市场生疏、兄弟单位的快速成长等影响,往往新人会在业务的经营上急于求成、心气浮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夏俊和他的团队正严格按照《辉隆大纲》和公司制度的要求,在网络建设工作上循序渐进,潜心深耕网络,用实际行动证明着一群80后“辉隆人”所创造的辉隆奇迹。

  辉隆股份皖江公司合肥配送中心副经理  王学超

  以实干开创配送中心新天地

  进入辉隆之前,他曾是一名军人,从部队出来的他,能吃苦、会做事、善于学习。“工作就是首先要用心,再就是执行、努力、向上。” 辉隆股份皖江公司合肥配送中心副经理王学超以自己的实干精神认真学习业务、比学赶超、真心做事,从站台接发货到熟悉市场,再到合肥配送中心副经理,通过辉隆这个大舞台不断锻炼着自己,实现了个人事业的不断跨越。

  从2009年起,王学超开始负责网络嫁接和加盟店建设工作。从最初种子销售到加盟店建设全面完成各项指标任务,都给他坚持将业务做大做强提供了无限动力。

  从一开始对业务一无所知到如今工作有序推进,他一步一个脚印去学习和摸索。“我希望能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操作思路。”他说。为了提高配送中心在当地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公司整体效益,今年2月份,他在配送中心办公室召开了一场新特产品会议,既将配送中心全新的库容库貌呈现给了加盟商,又节省了在外租场地的费用,这次会议一次性销售复合肥和BB肥400多吨。

  2011年,王学超全面负责合肥配送中心工作,而配送中心的管理同样重要。为此,他一方面向老同志学习,另一方面更注重向其他先进的配送中心学习。

  “如何把自己的阅历和个人潜力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提高,这才是最主要的。”工作之余,王学超喜欢看一些管理方面的书籍,再把学到的管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业务上,他认为,农资经营需要胆大心细,有创造性思维,在不违反原则的条件下,更要放眼去看,放手去做,年轻人没有点魄力不行。

  镇级零售商:芜湖市无为县牛埠镇西街阮明年农资经营部 阮明年

  辉隆让我在当地“名上加名”

  从2000年开始做农资生意的阮明年,这些年一直在苦苦寻找做好农资经营的秘诀。2010年夏天,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了辉隆的一员。经历一年多的合作和发展,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辉隆股份时刻关注农资质量,把握市场信息,并在广播电台等媒体做节目宣传,让农民掌握了农资知识,这让我的辉隆连锁店在当地‘名上加名’。”

  阮明年表示,自从加入辉隆连锁,销售辉隆产品过程中从来没有接到对产品质量的投诉,产品使用的效果好,农民放心购买,正如辉隆广告中宣传语“辉隆无假货,件件都放心”。“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广告宣传语,而是辉隆对广大农民和经销商的保证,是一个负责任企业的承诺和践行。”他说。

  “背靠大树好乘凉,有辉隆这么过硬的品牌和细致的服务,我们一定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阮明年介绍说,辉隆连锁知名度高,已在农民中产生良好的口碑,使得辉隆产品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不像刚开始推荐辉隆产品有些人很陌生,现在是广大农户主动点名要求要购买我们的辉隆产品,辉隆产品成为老百姓心目中质量过硬、放心购买的大品牌;此外,辉隆配送服务好。辉隆在安徽省农资行业占据龙头主导地位,配送中心服务热情、细致、周到。目前在农资品牌繁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争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不仅需要产品质量好,品牌知名度高,还需有更好的服务。

  村级经销商:芜湖市无为县开城镇石山农资经营部 张金泉

  热心共产党员 “张阿爹”

  见到张金泉时,他正帮助村头的修路工人一起铺浇水泥,脚上的黄球鞋和身着的迷彩服上清晰可见刚刚溅上的泥痕。来不及洗脸,记者就在他的农资店内的柜台前拉开了家常。

  2008年加入辉隆连锁,年销售额由原来的40万元到现在的100万元,张金泉自我感叹:“这好比是在做梦。”对于辉隆的这份感激之情,他也时常通过短信的方式发给曾经真心帮助过他的辉隆人:“无为是个大水缸,十年就有九年荒,现在变成大粮仓,农民用肥选辉隆,学之用之增高产。”

  张金泉是个热心肠,自己村头的门店市场成为村里人歇脚和聊天的最佳场所。农忙时节,村里孩子一放学总喜欢到他的店里写作业,并亲切地称呼他为“张阿爹” 。“张阿爹”这时不仅担当了“家长”的职责,同时还义务做起了老师,亲自指导孩子们的功课。也正是因为他的热情好客,村里人都愿意信任张金泉。

  大户送到田头,小户送到农家。加盟辉隆后,令张金泉在农资经营上寻找到了新的契机。他笑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我要实现的不仅仅是‘辉隆无假货,件件都放心’的理念,更要实现辉隆服务落实的细节化。”一辆拖拉机、一台小货车,这是他适应不同距离可挑选的送货工具。在农资店的柜台上,一本本泛黄的农化、兽医书籍摆在有些凌乱的柜台一角。见记者对这些书籍感兴趣,健谈的他再一次笑着打开了话匣:“自己没什么爱好,别人打牌的时间我就用来看看书,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和认识。”

  记者回京后,深夜曾接到张金泉打来的电话,除了普通的问候外,他一再要求记者在稿子中写上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说:“共产党员要做的事很多,虽然自己在农村经营农资,但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去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就对得起这个称呼。”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