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22日,由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控股”)和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联合主办的2011年度“农资下乡,科技入户,金秋万里行”首场活动在湖北省潜江市举行,拉开了农资“国家队”秋冬送科技下乡活动的帷幕。
本次活动目的是送科技下乡、倾心为农服务,同时积极推动“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的加快发展。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专家讲座、科技大讲堂电视节目录制、“中国农资”系列新型高效肥料产品展示等环节,来自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的专家、企业领导、经销商和农民代表约5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小型合作社构建农资流通新渠道
“两年前,农资经销市场鱼龙混杂,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其间,农民一个劲儿地来问我如何施肥,可我自己又不知道。这些现象让我看不到发展的方向。”做了多年农资经销商的龙梅,现在已经是中国农资天业丰农合作社理事长,见到记者,她坦诚地谈起原来做这一行的困惑。“现在,农民从我这可以买到合适的农资,也不怕假冒伪劣产品了。”龙梅说。
目前,龙梅的工作方式是: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成为社员,收集农民对农资的需求,组织专家向农民作农技推广。以此为基础,以“订单农资”的方式,由中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统一配货。在满足农民需求的同时,让农民成为主动方,而不是被动接受推销服务。
在本次举行的中农控股2011年度“农资下乡,科技入户,金秋万里行”活动上,中农控股新产品及农化服务部经理刘庆胜向大家介绍,一个由中农控股打造的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网络已经向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中农控股已在河北、湖北、吉林、广东、江西、四川6个省份试点建设数千家小型合作社,并正在向全国范围进行推广。
据了解,农资下乡行动是由财政部发起实施的,目的是发挥政府因势利导作用,充分调动农业流通龙头企业的积极性。中农公司承担了这一试点工作方案,2009年12月获得了财政部的正式批复。中农控股以财政专项资金为依托,充分发挥企业的传统优势,进一步改造、新建现有的农资物流体系,同时,建设富有成效的农化服务体系,让农民从根本上获益。其核心就是小型合作社的建设。
据刘庆胜介绍,与传统的农资流通模式相比,中农控股打造的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改变原来的层层批发环节,在新模式中只有企业、合作社、农户三级流通环节,大大降低了流通成本,让农民买到了相对价廉的农资产品;在现有的小型合作社规划中,通常会建设小型配肥站或大型配肥基地,以及完善的物流配送设施,根据基层合作社农化服务部提供的测土结果,配置合理的农资产品;提供增产增收方案,通过科学指导合作社社员施肥、用药、种子选择,并将其延伸到收割、收购、加工等环节,使农民更省心、省力,让农民切实感受到“打包农业”的实惠。
■科技入户倾心为农
“对于我们这样的种田大户来说,科技知识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不仅要能干,更要会干。中农控股开展的农资下乡,科技入户活动,等于给到家门口给我们上了一堂管用的农技知识课,我们非常欢迎。” 22日上午,在潜江市运粮湖农场举办的“农资下乡,科技入户,金秋万里行”户外专场活动现场,当地一位参加现场会的种植大户告诉记者。
农资下乡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除了通过打造专业合作社,将渠道下沉,缩短农资供应链,给农民提供优质有保障的农资产品外,农化服务、科技入户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本次活动期间,不仅有来自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技术下乡团的专家向经销商和农民介绍最先进的肥料技术和施肥方法,也有潜江市当地的农化专家通过有针对性而又切合当地农业实际的专题农化服务讲座为当地农民送去丰富的“农化大餐”,专家们讲授的科学施肥、预防病虫害、防冻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农民做好秋冬生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销商和农民朋友在现场纷纷表示,中农控股不仅产品优、服务好,更是值得信赖的大品牌。
此外,与会专家也充分肯定了中农控股推出的这种 “小型合作社+科技服务”的全新营销模式现代农资服务模式。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研究员白由路介绍,农民如何施肥,60%靠经验,20%看别人,10%是厂家宣传,10%是政府指导,因此,农技服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白由路认为,我国农业发展逐渐走向规模化、系统化,合作社的发展顺应了潮流。他同时还提出企业与农户对接是好事,但必须建立在企业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农民负责的基础上,因此他建议,农资企业在发展合作社服务模式中,更需注意农业科技化的加强,可以依托小型合作社这个有力载体,促进科学种田、合理施肥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换。
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植物营养与资源专家组组长吴玉光也表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有效组织形式,成立小型合作社组织,最根本的目的是为农民服务,给农民提供更优质的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加工、销售运输,帮助农民实现更精细化的农业生产。
■发挥“国家队”优势深入开展农资下乡
中农控股作为农资下乡行动最主要的执行主体之一,两年来,在小型合作社设立、社员招募、土地集约化种植、农资合理化使用等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逐步将营销网络做到县、镇一级,部分地区甚至做到村一级,从而进一步加强终端营销网络建设。中农控股也从单一提供产品的企业变为农民的综合服务商。刘庆胜认为,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的生命力在于顺应了未来我国农业发展趋势,在整合农资行业现有上游货源、渠道、农技、信息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了各种资源的能动性,它将成为我国农村一种崭新的农资物流模式和发展方向。
对于这种农资下乡的新模式,农资智造市场营销研究中心首席咨询师孙勇指出,实际上这种选择产品、使用产品、售后服务和保障一条龙式的农化服务指导,理念其实并不新奇,很多企业都在做,只是一般企业实力有限,很难坚持下来。
而中农控股作为中国最大的化肥经销商之一,目前年经营化肥量2200万吨以上,具有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市场占有率在20%以上,对保障我国化肥供应、农业丰收发挥着“国家队”、“主力军”的作用。近年来,中农控股更是充分利用国家财政支持的优势,在现有业务基础上重点开拓农作物种植方案提供、农资产品组合服务,农产品一站式收购、加工、销售以及农业产业标准化等新兴业务,以合作社组织形式和集合运营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绿色农业等特色农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刘庆胜表示,下一阶段,中农控股计划在试点的基础上面向全国推广,使整个“农资下乡”行动的规模化效应、社会化效应、示范性效应更加显现,从而推动中国小型合作社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活动期间,中农控股还针对所推出的“农资下乡”行动专用系列新产品——多酶金尿素、多肽尿素、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方肥等产品情况向农民和经销商进行解说介绍,并对小型合作社基层社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