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11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走“黑路”者,小心!


  近年来,随着缓释肥料的快速发展,人们发现,先期进入缓释肥料市场的企业产品,已经成为很多小厂家争先仿造、仿制的对象。特别是在市场预期不明朗的影响下,假冒伪劣反倒趁势进入,大肆横行于市场。

  近几年来,“傍大牌”、仿冒已经成为假冒伪劣的主要体现形式,特别是今年以来,原材料成本高、市场行情不佳似乎都成为了假冒伪劣充斥市场的“充足理由”。一些正规企业大多“奔波”在自己的各个主战场,在应对市场风险的同时,更要“提防”假冒伪劣者的一次次盗取名义、造假毁誉。“一放就乱,一抓就死”是中国肥料行业打假的一大特征,很多企业不仅在市场中疲于奔命,在假冒伪劣面前还要噤若寒蝉,默不做声。

  毫无疑问,这种现象的泛滥会使企业受伤、行业受损,假冒产品充斥市场,也使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但是,对于一些多年在市场中苦心经营、逐步建立了信誉和品牌效应的企业来说,同样危害很大。仅仅是概念和名称上的接轨、缺乏高端技术支撑引发的产品质量问题,将导致消费者对正规产品的认识偏颇,使多年诚信经营的企业,由于“信誉缺失”而毁于一旦。

  因此,如何使正规企业产品在高端市场上大放异彩、又使众多假冒者“望洋兴叹”,不仅仅是企业面临的营销难题,更是亟待解决的行业问题。目前,一些被侵权的企业,自行收集和整理了假冒产品、盗用宣传素材的资料,为进一步追究相关单位的责任提供了第一手证据。也许,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那些习惯了走“黑路”的企业,再也不敢像之前那样大摇大摆了!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