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市场,难以数计的不合格甚至伪劣化肥通过各种渠道卖到了农家,施进了地里。
这更是一个多方默契下形成的隐形市场,运行潜规则在行业内是秘而不宣的。
这个市场中充斥着某些不良商人的利欲熏心、不法厂家的妥协短视、监管部门的纵容包庇,甚至是农民的淡漠意识。
这个灰色的市场正在悄然萌芽、生长,但正因为农资行业的主流厂家和经销商的正义感以及他们的忍无可忍,才使这个灰色的“潜市场”得以浮出水面,展现在公众面前。
“李鬼”冒名抢市场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当下生意的现状,只能说是在双重压力下的坚持。”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农农林肥料公司总经理邹龙向记者表示,自己今年经营的化肥生意其实做得并不顺,一方面,苦心经营的山东泉林“嘉有”牌黄腐酸钾有机肥料因假货干扰,销量一直难有起色;另一方面,当地市场假冒伪劣化肥搅局,一度出现了“李鬼”胜过“李逵”的势头。
据了解,作为“嘉有”牌有机肥在当地的独家代理商,邹龙近两年来,从实验到推广工作上投入了不少的心血,并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好评。鉴于去年成功推广的经验,他本以为今年上半年的销量能有一个更大的提升,但在每次月末的总结会上,却都听见下面的业务员抱怨一些经销商拿货不积极,市场上有假货出现的声音,这引起邹龙的怀疑和注意。
“我原以为是经销商为了抢占和挤压市场而故意造成的串货现象,但事实却并非那么简单。”邹龙说,当在市场上发现有同款“嘉有”牌有机肥在销售时,作为当地独家代理,他立即通知了山东泉林公司业务经理请求协查处理,经过市场暗访摸查,证实了此批有机肥为假货。
此外,邹龙还向记者透露一个细节。今年8月初,一名持有湖北口音自称姓巩的陌生人在电话里这样说道:“现在手上有300吨的‘嘉有’产品,若是需要价格可以便宜。”这段通话更引起了邹龙的注意,于是他通过私人关系在当地的火车站货场调出了收货记录,发现之前这批假货的发货人和收货人均为成都市爱农农资有限公司,其负责人是付敬芳。
据邹龙介绍,真货在市场的批发价一般是1400元/吨,而假货却打出了1280元/吨的低价。每次自己在当地做完示范宣传后,售假者便会借机大肆售出,自己做的活动反而成了给售假者免费宣传的平台。更让他感觉不平的是,一些对真肥料并不熟悉的经销商还曾对公司的业务员说:“你们也太黑了,价格这么高,后期的10吨货我也不要了。而且你们凭什么说是当地的总代理呢?我看你们卖的才是假货呢!”
“李逵”现场抓“李鬼”
8月17日,《中国农资》记者在接到山东泉林嘉有肥料有限责任公司打来的举报电话后,迅速与该公司西南片区销售处长郭红全、四川片区业务经理王山辉火速赶往事发当地,开始了一段“李逵”抓“李鬼”的打假维权之行。
8月18日上午,记者在未暴露身份的前提下与泉林嘉有公司、中农农林公司相关负责人一行5人来到都江堰市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由于了解到当地农资经营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在向该局举报并详细沟通后,泉林嘉有公司及时提供了打假授权代理书、真假包装指认对比图、产品合格证对比图、产品质量检疫报告、售假者经营店地址等相关材料,并提出:“希望尽快处理该起涉假售假案件,及时维护、补偿企业和经销商的合法权益及相关损失。”
8月19日下午,该局决定就此案成立专门的打假小组并于20日上午统一采取行动。在得到这一消息确认后,鉴于售假经营店之间的距离差异担心走漏风声。20日上午,打假行动分为两个小组同时进行。经过一上午的勘察,发现以下5处农资经营店均现场有销售假冒“嘉有”牌黄腐酸钾有机肥现象存在:石羊镇和谐农资第一门市部、石羊镇和谐农业农药肥料有限公司农药肥料配肥中心、柳接镇诗香路场镇农资放心店、安龙镇玉兰村木兰路农资放心店、鄱阳镇和谐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农资放心店。据统计,当天现场共计查获假货12.36吨,货值约为25000元。
在石羊镇和谐农资第一门市部,经销商马成勇告诉记者:“我们也不知道这批货是假的,都是黄德安提供给我的。” 被分到打假第一小组的记者在采访其他经销商得知,以上5处销售的假肥均由一个叫黄德安的人提供,这也验证了马成勇的说法。
经工作人员现场辨别,这批假肥料仿真度极高,非专业人士一时难以区分辨认。但据介绍,真货和假货在包装袋封口方式、包装袋标识、执行标准、土肥登记证号、样品、合格证、国家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标签、气味上具有明显的区别:
假货包装:单封口或双封口,内膜袋用绳子系住;NPK≥4%,有机质≥40%,黄腐酸≥18%;Q/QLJY03-2008;鲁农肥(2008)临字0262号,此证号为山东泉林嘉有肥料有限责任公司过期证号;黄色或土黄色颗粒;字样黑色,有生产日期但无生产车间编号、班次等,无质检员编号;包装袋左上角上无标签。
真货包装:双封口,内膜袋与外膜袋一体;NPK≥4%,有机质≥30%,黄腐酸≥16%;NY525-2002;鲁农肥(2009)准字7407号;黑色或棕褐色;字样绿色寓意绿色环保,有生产批次、车间、班次、质检员编号;每袋嘉有商标下方都有电子监管码;由于特殊生产工艺,本公司产品独有香味。
曲折漫长打假路
打假初期的“冲锋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也让厂商之间都看到了些许希望,但接下来如何处理这批已查封的假货?对于付敬芳、黄德安等人的售假行为和动机如何执行法律的严惩?怎样通过侦破此案的有效契机达到一举端掉从销售到生产源头的最终目的……这一连串困惑又现实地摆在了众人眼前。
记者从泉林嘉有公司提供的一份山东省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关于该批假有机肥的检验报告中发现,假肥有机质和pH值的实测数据分别是28.1和4.5,与技术要求的大于等于30.0和5.5-8.0存有明显差距,均为不合格产品。
据当事人介绍,打假行动之后的一个多星期,都江堰市工商局却迟迟未下发处罚通知。更令人费解的是,检验结果很清晰,但都江堰市工商局某位负责人提出的私下协调意见却多少显得有些荒唐:“黄德安和付敬芳前后都来过,黄德安是否能和邹龙同时成为泉林嘉有公司在当地的区域代理商,利润是否可以共享?”郭红全对于这种不合理要求立即给予了驳回:“这绝对不可能,打假打的就是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牟取暴利、坑农害农的经销商,我们不仅要维护企业和合法代理者的合法权益,更要将打假工作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9月底,《中国农资》记者在北京曾再次就本案的处理近况致电都江堰工商局,得到的回复是:目前查封的假肥已全部没收,对于是否销毁或降价销售将会按程序上报成都市工商局,等待市物价局和财政厅核算后才能决定。此外,目前只发现市场有销售假肥的行为,并没有查到生产假肥的窝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相关规定,对于付敬芳的处罚将依照商标侵权罪处以2倍以上3倍以下,共计5-7万元罚款。
是不是查封完这批假肥、完成了处罚结果,市场就风平浪静了呢?结果并非想象的那么顺利。据当地知情人透露,近段时期在都江堰市蒲阳镇又开始出现了冒牌“嘉有”牌有机肥的同性质类假货,且销售范围及数量更有赶超之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打假之路如此漫长,所要经历和克服的困难是何其之多。泉林嘉有公司锲而不舍的打假信心和维护品牌形象的行动令人尊敬,但打假之后的结果却也让我们不得不从心底里就此次打假行动发出一种深深的疑问:“为什么打假就这么难?”
打假很难,但只要坚持存有信心,相信光明一定能战胜黑暗。关于本案的动态及处理结果,本报将会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