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是一名大厨,从餐饮服务行业转到营销工作后,有人说他“不看菜谱看兵法”;他,以特立独行的工作方式,得到客户“开磷营销中的李云龙”的特殊评价;他,带领的团队,在生活中享受着如粤菜甜汤的滋补,在工作中感受如川菜般的麻辣分明的“谢式”风格。他就是开磷营销河北区域经理——谢芝异。
“河北区域除了开磷牌,就是老谢牌”
“河北区域除了开磷牌,就是老谢牌”,这是开磷营销总公司国内一部部长张应发对谢芝异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有原因的,从时间上来说,老谢从2001年进入开磷营销队伍就分到河北省,只有他11年没换过地方,一直驻守河北区域。从客户口碑来看,不论是大的代理商还是基层零售网点,他们认可的除了开磷二铵以外就是老谢。
2001年,老谢开展营销工作第一站在河北省廊坊市。一下火车就到当地找10元一天的小旅馆住下,短暂休整后理清思路,决定从寻找客户开始入手。他来到当地邮电局查阅黄页,寻找一切能卖开磷产品的客户,农资公司、供销社、饲料厂等等有一线希望的电话号码他都用笔抄下来。他满怀希望地拨通那些陌生的号码,但得到的答复如一盆盆冷水浇过来,甚至有的人知道遵义却不知道贵州,何况在西南一隅的开磷呢?开局不利,但坚韧的老谢并没有气馁。既然电话沟通效果达不到预期,那就调整战略,带着样品上门推销。有时遇到门卫不让进的情况,他硬是绕开门卫翻墙进去,找到相关部门或负责人介绍开磷的产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是天津宝坻一家饲料厂决定要一车皮氢钙,几个月来总算“开张”了,这笔业务坚定了老谢做营销的信心。
老谢在生活中、工作中都是个有心人,待人直率、热情、大方幽默,乐于分享、广结善缘。正因这些日常的积累,一顿“打白条”的宴请让他与三河市香丰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慧峰相识,并风风雨雨走过了十多年。那天,老谢带着仅有的三百块钱在饭店请客,客人好心把化肥圈的朋友一块儿带来了,眼看着超预算了,饭店老板同意签单给他解围,让他放心的请客。饭店老板对他的信任源于长期相处积累的,老谢是这家饭店常客,平日来吃饭经常跟老板交流,就服务态度、菜品提了不少有用的改进意见,一来二去两人成了朋友。在这次饭桌上,老谢认识了有意投入磷肥行业的高慧峰,两人一拍即合,一下子订了三个车皮的货。三伏天里,两人开着没有空调的旧面包车一起走村串寨跑市场,吃炒饼,喝凉水,中午一块儿在树荫下打盹,三个车皮的货卖完了,又接着进货……不知不觉高慧峰和开磷合作了十多年,从当初的几个车皮发展到现在年销售上万吨开磷二铵,他的事业也如滚雪球般越做越大。
深入基层,与客户共建开磷网络
2004年,开磷品牌在行业内还是名不见经传,实力稍强的经销商喜欢进口产品。如何打开局面,哪怕撕开一个口子也好。老谢不按常理出牌,借鉴“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决定自己去建网点,以星星之火“点燃”开磷的知名度。
在固安县方城的张国俊记忆中他还是“小谢”:“初见小谢,他随身行李就一个装着样品的包。往我那化肥垛上一坐就开始宣传开磷,我俩聊得投机,他误了回县城的末班车,就在我店铺对面5块钱一天的小旅馆住下了。那旅馆环境卫生很差他也住得下去,回想起来小谢跑市场没少吃苦。”就这样几吨、几十吨,开磷的产品就像一粒粒种子一样逐渐在固安这个农业大县扎根、生长,“小谢”也在经销开磷产品的零售商心中扎根。如今“小谢”已经变成“老谢”,跑市场由赶班车变成自驾车,但随身携带不同批次产品样品跑基层的习惯依旧延续着;不仅他自己这样做,开磷河北团队也耳濡目染,纷纷效仿。
星星之火还未成燎原之势,但人们已经被它的光亮吸引。河北市场人们开始认识开磷、了解开磷。当年在廊坊地区颇有实力的大地农资公司与开磷牵手,老谢和大地公司的业务员同吃同住,一起跑市场、建网络,和装卸工、司机一块儿卸肥、装肥,风风雨雨他们一起走过,经历了苦辣酸甜,逐渐把开磷品牌推广开来,并建立起忠诚度高、承接力强的基层网络。老谢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尽管老谢的身份已经由业务员变成了大区经理,但他对这些最基层的装卸工仍然有着朴素的感情。为了感谢大地公司员工,每年夏天他都会自掏腰包请大家吃饭、喝酒,八年来这不成文的规矩一直延续着。每到夏天他总会抽空来到廊坊,约上这帮给开磷奉献过的老朋友,找个大排档大家围坐在一块儿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一醉方休。
团结队伍,化危为机
凭着扎实的工作态度和优秀的业绩,2008年开磷营销总公司任命谢芝异为河北区域经理。河北区域销售团队一共8人,其中有3人是刚从新疆、南方区域调过来的。销售人员性格各异,各有各的风格,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是首要工作。他把带队伍的心得比喻为和面,和面要顺着一个方向,这样和出的面才能筋道。维护公司利益是团队必须遵守的原则,他要求不论个人有多大本事,必须顺着这个原则高效率、讲执行、重落实地开展工作;当然他还善于发现团队每个人的优点,加强沟通,化解矛盾,使大家团结一心,推进营销工作。
2008年,老谢刚上任河北区域经理,就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硫磺价格猛涨,二铵价格跟着突飞猛进,一度达到4500元/吨,经销商疯狂进货。好景不长,二铵价格猛涨后急转直下,经销商亏损、工厂产品积压,全球经济动荡、恐慌。公司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全国各区域经理尽快飞回贵阳。当天公司领导在会上的殷切嘱托让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在贵阳开完会,来不及回家看看他就马上飞回河北召开区域会,他对大家说:“现在公司遇到困难,需要我们。面对困难我们不干了?撤退?不行!我们不能当逃兵,先给家人做好工作,做最坏的打算,哪怕今年一分钱都不挣都要帮公司渡过难关。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沉到基层,到零售网点去帮他们卖肥,尽量减少库存,让化肥‘入土为安’。”那段时间,他天天在外面跑市场,一天至少跑5个零售网点,每天晚上都给团队的兄弟们打电话,了解情况,鼓劲打气。开磷的货一点点卖出去了,库存一天天逐渐减少了,经销商根据公司政策得到相应补偿,弥补了一定损失。开磷敢担当、重信誉的口碑在业内传开。就这样,老谢在河北化危为机,2009年以后,开磷产品在河北区域市场份额提高到20%。
11年营销路走来,老谢从销售的“泥腿子”成长为从容、淡定的区域经理,团队成员新老更替但依旧保持着高效率、讲执行、重落实的谢式风格。行业内有的公司向老谢伸出橄榄枝并提出优厚的待遇,“是开磷培养了我,我喜欢在开磷干,喜欢开磷营销这个团队。”对老谢而言,营销不只是他的工作,在这纷繁复杂的市场中怀着高山流水般的心境体验着人生百味,如虔诚的苦行僧,用心经营着属于开磷、也属于自己的营销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