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9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中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携手共建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

《中国农资》记者 王 蕾

  本报讯 9月22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中国科学院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携手共建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协议的签署正式开启了农资传统行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进程,为推动我国农资行业可持续发展及产业的升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技术保障,这也标志着双方在农资信息化领域的全面战略合作正式开始。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杨传堂出席了签字仪式。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会长顾国新,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阴和俊分别代表双方在仪式上签字并致辞。总社常务理事、农资局局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建平主持签字仪式。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是我国农村流通领域最大的合作经济组织,中国科学院代表着我国实力最雄厚、技术最先进的科研力量,对于这一强强联合,双方都寄予高度期望。据了解,双方将在七大领域开展重点合作:农资物联网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农资商品质量追溯技术标准、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云数据平台、农资供应链商务智能系统、农资科技一体化服务系统、农资溯源智能化终端与设备、化肥商业淡储监测与管理系统建设。通过这些领域的合作,可重点攻克面向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建设的物联网工程系统集成技术和总体技术解决方案、为农资产品溯源整体目标提供数据支持、为政府部门即时掌握化肥商业淡储的现状、保障农业用肥提供动态参考等。

  顾国新在致辞中表示,化肥等农资长期存在着“假冒伪劣屡禁不止、打假成本高、效果差,正规的流通企业品牌受损”等问题,为此,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了建立农资质量追溯体系的构想,并确定了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对农资流通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实现农资产品可识别、状态可记录、信息可查询、去向可追踪的体系建设思路。他指出,此次双方的合作建立在农资流通行业的现实需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基础上。将最新的物联网技术引入农资流通领域,推动质量监管关口前移,有助于从源头上控制农资质量,维护农民利益。此外,实现技术与产业应用的融合,对于加快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活跃农村流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阴和俊在致辞中表示,随着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农业等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改造和新市场培育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机遇与挑战。中科院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联合开展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以及质量溯源关键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可携手推进集前瞻研究、技术开发、试验示范、产品推广为一体的农业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保障农民利益、推进“三农”建设作出贡献。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