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9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形势下化肥淡储仍需发挥“蓄水池”作用


  本报讯 9月15日,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第四届一次常务理事会暨2011年冬储化肥市场形势分析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铁道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有关部门负责人、行业相关专家、学者与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负责人近百人共商2011年冬储化肥市场新形势。

  会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常务理事、农资局局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建平表示,化肥淡储制度实行7年来,已从最初的615万吨增加到目前的1600万吨,承储企业也从20余家扩大到90余家,效益日益显著。承储企业中,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会员企业占到72%。面对今年全球粮价动荡的严峻局面,我国保增产、稳粮价的压力骤增,化肥淡储能否面对当下市场形势发挥好“蓄水池”的作用,迫切需要协会会员企业献计献策,并发挥好国家政策执行人、农民用肥守护人、行业发展领头人的作用。

  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铁道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就宏观政策、行业形势、铁路运输等大家关心的话题进行了交流解读。

  氮肥工业协会认为,当前企业和流通环节库存较少、秋季用肥和淡储对国内市场有所支撑是下半年氮肥生产的有利因素,但是下半年市场形势也并不乐观,价格走低,部分企业可能被迫停产减产。磷肥工业协会认为秋季磷肥市场供应充足,受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影响,认为秋季市场价格大幅上调的可能性不大,预计价格将基本保持稳定。

  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市场分析师王晓晶对2011年冬储化肥市场形势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在中小型经销商不再储肥的情况下,储备压力再次落到了龙头流通企业肩上,在秋季用肥过后,由于产能严重供大于求,氮肥、磷肥价格有望回落的背景下,建议企业认真研究市场、关注政策变化,把握商机、谨慎操作。协会还呼吁国家完善淡储考核管理办法,改善补贴机制,并适当提高补贴力度。与会代表对国家淡储政策发挥的积极和重要作用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今年将继续做好冬储和淡储工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