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报接到一封举报电子邮件,称河北省固安地区出现一种名为“智能二铵”的肥料产品,此产品既号称为二铵,但同时包装上又标示为复混肥料,不仅变换、混淆产品概念,在销售模式上,也以“享受补贴”的方式直接进村促销,且销售量较大。他们希望能够借助媒体的力量帮助群众进行识别,究竟这种所谓的“智能二铵”是何种类别的产品?这种进村直销“享受补贴”,是属于营销手段还是商业欺诈?结合本报正在开展的“走基层、访农情”活动,中国农资传媒记者实地探访河北固安地区,调查事情的真相。
起 因
中秋节前,河北省固安县北王起营村王大妈在家听到村委会的大喇叭广播通知,称可以在村部订购享受补贴的二铵产品,不仅价格便宜还可送货到家。王大妈觉得村干部推荐的产品值得信赖,不仅自己当场就订了两袋肥,还帮儿子家订了5袋,交付货款,就坐等秋种时厂家把肥料送上门。
近期在该地区,这种名为“智能二铵”的肥料通过直接和各村村委会联系代理销售,由于价格便宜、进村直销又号称有补贴,使其以原子裂变的速度迅速抢占当地市场,甚至让宏福、六国、开磷等品牌二铵销售受阻。当前,进村销售已经成为经销商渠道下沉的重要营销手段,但与此同时,由于没有固定的门店,也助长了一些不规范的产品“游商”忽悠农民的现象。那么,举报信中提到的“智能二铵”,包括它的“享受补贴”销售模式,究竟是属于营销手段还是商业欺诈呢?
“智能二铵”考量消费者智慧
在河北省固安县东红寺村的一家农资店里,记者终于看到了传闻中的“智能二铵”。在黄色的包装袋正面醒目位置印有“××牌复混肥料智能二铵”字样,标注规格为净含量40kg,含量为“20-20-0,总养分≥40%”,包装袋下方则印有“北京市某化工制品有限公司”和“某某农资公司总经销”的字样。
农资店老板告诉记者,这种肥料售价仅为120元/袋,相对于其他品牌二铵每袋售价170元左右的价格更容易吸引农民购买。尽管他没有透露“智能二铵”的销售利润,但从交谈可以看出,与推销品牌二铵相比,他更愿意推销智能二铵。据知情人透露,每销一吨“智能二铵”,经销商至少能获取500元的利润。
在这家农资店旁边的其他两家农资店,记者并没有发现“智能二铵”产品,老板称,他们没有代理这个“智能二铵”,而且都对这个产品的效果表示怀疑,因为如果“智能二铵”是二铵类商品的话,那么与主流价格差价如此巨大,有些匪夷所思。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根据肥料名称规定,磷酸二铵是含氮、磷两种养分的复合肥,执行的是GB10205-2009标准,而复混肥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用化合或掺混方法制成的肥料,执行GB 15063-2009标准。按照二铵的生产标准,合格的二铵总养分最低要达到53%,而“智能二铵”的总养分只有40%,显然“智能二铵”是按复混肥标准生产的,但却贴上了二铵的标签。当记者问到“智能二铵”到底是复混肥还是二铵时,农资店老板表示:“我也说不清楚,但显然厂家是想让农民将此肥当作二铵来用。”
有关专家指出,国家《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GB 18382-2001)中明文规定:标识所有内容,不得以错误的、引起误解的或欺骗性的方式描述或介绍肥料。不得以直接或间接暗示性的语言、图形、符号导致用户将肥料或肥料某一性质与另一肥料产品混淆。“智能二铵”实际上是二元复混肥,但却误导农民是二铵类产品,这已经违反了国家标准。
更令人费解的是,被叫做“智能二铵”的产品的“智能”效果毫无根据,从产品介绍上看不出任何智能因素,只除了包装袋上印有“智能:可有效激活土壤中沉积氮钾等元素,提高利用率”字样,同时还标有补铜、补锰等功效,但厂家并没有给出“智能”二字符合逻辑的科学解释。此外,从化肥包装标识规范看,按GB 15063-2009标准规定,包装上应明确标有产品使用说明,而在“智能二铵”的包装上完全没有体现。
“国家补贴”政策被“智能二铵”搭车?
尽管有知情人称销售“智能二铵”的利润很高,但在有“智能二铵”销售的农资零售店里,当记者问到“智能二铵”的销量如何时,农资店老板表示:“智能二铵卖得不错,但基本上都不是从店里走货,而是代理商直接到村通过村部大喇叭喊话的形式,让农民直接到大队订肥,价格是135元/袋,销售者称因为每袋能够享受政府补贴15元,农民的最终订货价格为120元/袋。”
在东红寺村的另一家农资店,当记者问店里是否有“智能二铵”销售时,老板娘略显不满地抱怨道:“什么智能二铵?那个肥料只要是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有问题,不仅坑害农民,还影响到品牌二铵的正常销售。”当记者问及“智能二铵”的政府补贴时,老板娘更是气愤地说:“所谓政府补贴完全是经营者想出来忽悠农民的说法,因为无端降价会使农民起疑心,怀疑化肥质量问题,但是一旦加上政府补贴的名号,低廉的价格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记者紧接着又来到了距离东红寺村20公里左右的北王起营村,在村口一位村民也证实:“智能二铵销售是通过村部大喇叭通知直接到村部购买,而且可以享受政府补贴,凭户口本购买价格为120元/袋,没有户口本就卖135元/袋。”而且,这种补贴后的“智能二铵”,农民到大队后只交“ 预付款”,并不能当场拿到肥料,而是到用肥时,由销售人员送到购买农户地里。而通过记者调查来看,实际上在村级农资店里的“智能二铵”货源还是相对充足的,不知这里又有何玄机?
据了解,国家农资综合补贴指政府对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包括化肥、柴油、种子、农机)实行的一种直接补贴制度。其补贴方式是通过粮食风险基金专户下拨,将款直接打到农户手中的政府补贴卡里面。像“智能二铵”这种直接用降价的方式来补贴农民的事情比较罕见。这种“假补贴,真忽悠”难逃打着补贴名义忽悠农民的嫌疑。
当地经销商告诉记者,“智能二铵”不仅凭借低价格抢占众多品牌二铵厂家的市场,更有大批发商凭借对市场渠道的掌控,通过买肥搭肥的方式搞“智能二铵”促销,比如说零售商向上游经销商订购40吨宏福二铵,批发商只发20吨宏福二铵,另外20吨必须购买“智能二铵”,否则就不给发货。
由于是直接进村销售,增加了相关部门的监管难度。而打着“补贴”的幌子,来骗取农户信任、提升产品品牌影响力,已经颇有商业欺诈的意味了。
“智能二铵”被当地农资圈质疑
在记者接触的几个在当地较有影响力的经销商都对“智能二铵”的产品质量提出质疑。一名从业多年的老农资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夏季以来,国内二铵价格一直呈现走高趋势,磷矿石的价格从年初开始基本没有下滑过,国际硫磺价格在今年也出现走高态势,成本和出口双重施压,使得云天化、瓮福、开磷这三家国内二铵龙头企业的64%二铵出厂价格基本在3400元/吨,批发价保持在3600元/吨左右。而像鲁西、心连心这样的复合肥厂家45%氯基复合肥的出厂报价为2750元/吨。如果“智能二铵”真是二铵,那么单从成本计算,零售价格怎么也得在185元/袋以上,最低出厂价也应该在120元/袋以上,按照现在的零售价,厂商根本是在亏损做生意。如果“智能二铵”是复合肥,那也就是最近风头正热的二元复合肥,从40%的含量和40kg的包装规格来看,厂家报出120元/袋的价格似乎还算合理,但40%含量的二元复合肥怎么可能起到二铵的施用效果呢?“已经有那么多农户订购了‘智能二铵’,如果秋季用肥时被当作传统二铵来使用,肯定会对作物生长造成影响。”
还是在北王起营村王大妈家,当记者问到为什么连化肥包装和样品都没看见,既不知道是什么品种,也不知道是什么含量,什么厂家生产的产品时就敢贸然交钱时,王大妈朴实地告诉记者:“村里大队让买的肥还能有啥问题?而且当时一听这么便宜,怕去晚了订不到了,就帮着儿子和邻居一起订了,出什么问题我就找村支书去!”可是在记者打算离开时,王大妈却又好像察觉到了什么,一直追着记者问:“不会真出什么问题吧?出什么问题找你能给我讨个说法不?这个肥村里好多人都订了,不会有什么圈套吧?”
眼看就到冬小麦种植期,尽管“智能二铵”产销存在诸多不规范的行为,但记者还善良地希望“智能二铵”是合格的肥料,厂商和村委会千万别辜负了农民们淳朴的信任。
同时记者也希望有关部门一起关注类似的农资市场问题,完善法律法规,一定加强基础执法的力度,真正为最弱势的农民做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