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曼海姆”之父成功法则:
毅力 魄力 魅力
访青上化工集团董事长陈怡全
《中国农资》记者 张 番

  陈怡全祖籍福建漳州, 1929年12月4日出生于台湾嘉义。

  51岁只身赴国外“偷”学制造曼海姆炉,将其完善成为成熟技术;

  63岁进入大陆,创办了大陆第一个硫酸钾企业;

  77岁推动成立了大陆第一个硫酸钾国家强制标准;

  80多岁仍孜孜不倦地奔波在大陆乃至世界各地硫酸钾行业之间……

  正是这样一位勇者、智者建立起台湾青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大陆发展了青上化工企业,为中国硫酸钾行业奠基、助推中国硫酸钾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从陈怡全在大陆成立了第一家青上企业——天津青上化工有限公司以来,青上化工公司的硫酸钾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在大陆许多地区成立,曼海姆技术成为打开中国硫酸钾行业大门的金钥匙。“青上”和“曼海姆技术”始终伴随着中国硫酸钾行业共同成长。

  “青上公司的硫酸钾无论生产量和销售量都占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之多,并且彻底扭转了硫酸钾全部依赖进口的落后局面,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外汇,也为中国农民提供了优质价廉的硫酸钾肥。”

  毅力——中国曼海姆技术诞生

  目前,曼海姆法生产硫酸钾技术已经是中国化肥生产企业,甚至化工行业中颇为熟知的技术,现已广为流传。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曼海姆技术是如何来到中国的。

  51岁那年,陈怡全创办了台湾青上化工厂股份有限公司,专门生产硫酸钠。在那之后不久,陈怡全在外国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德国人发明的一种炉子,可用于生产硫酸钾和盐酸的文章。他突然想到,台湾进口氯化钾很容易,如果利用硫酸和氯化钾生产硫酸钾,还可以副产盐酸,这样的工艺路线不但省电,而且产品销路更好。陈怡全描述:“但是曼海姆炉是什么样呢?当时,台湾不但没有人见过,连听说过的都没有。杂志上说,用曼海姆技术生产硫酸钾的工厂在德国法兰克福。于是,我决定亲自去找。”他先坐飞机到法兰克福,又坐火车,终于找到了曼海姆市。但到后来才知道,这家生产硫酸钾的工厂已经倒闭,他只好失望而归。

  但他仍不死心,打听到别的国家也有这样的工厂。几经周折,打电话找到了德国原厂的工程师。于是,陈怡全第二次到了德国。这位工程师又带陈怡全跑到德国乡下,一个个地找到了设备工程师、技术工程师,一点点把整个技术凑齐了。但陈怡全先生有点不放心,提出要看看真正的曼海姆炉。厂方提出,看可以,但不能带照相机,也不能带纸和笔。

  当亲眼见到了正在生产的两台曼海姆炉时,陈怡全非常激动,这就是传说中的曼海姆炉,世界上真的有这种炉子!陈怡全先生看了一会,就提出要出去喝咖啡,然后他就飞快地冲出去,找咖啡店服务生要了纸和笔,马上把刚才看到的炉子模样记在一张纸上。再进去,看一会再提出去厕所,找一个僻静处马上记下来。再进去,再出去……一天下来,陈怡全衣服上所有口袋都是塞得满满的纸条。回来后,陈怡全一头扎进碎纸条中——他把自己偷偷记下的内容一点点地拼凑起来,形成一份完整的曼海姆炉图纸。八个多月吃住在厂,不分白天黑夜。终于,这张“图纸”真的变成了现实,曼海姆炉终于在欧洲之外的国家出现了。

  魄力——中国硫酸钾企业全面开花

  那么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十分曲折,必定布满荆棘。陈怡全并不认为自己造出了“炉子”就是成功,他将眼光投向全中国。他知道青上化工公司和曼海姆技术进入中国大陆将会面临环境、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困难和困惑。但他的魄力打倒了一切犹豫,面对未知的困难,他绝不退缩。

  1992年6月,大陆第一个硫酸钾项目——设计年产1万吨硫酸钾的天津天青化工有限公司在天津市经济开发区注册。1992年10月,大陆的第一个曼海姆法硫酸钾装置动工。在这之后,1992年至2011年近20年间,陈怡全在大陆自北向南,陆续在盘锦、莒南、临沂、上海、厦门、广州、惠州、佛山、枝江、成都、株洲等地,以独资、合资及输出技术设备的形式,共投资兴建了19家硫酸钾工厂,总装置能力89万吨,总投资超过2亿美元,固定资产总额超过4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加工型硫酸钾生产企业,装置的稳定运行和产品质量双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青上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口碑越来越好,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约旦、以色列等国厂商在氯化钾、硫酸、液磺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合作关系,近几年中不断有大量硫酸钾销往国外。

  陈怡全非常自豪,他说:“青上公司的硫酸钾无论生产量和销售量都占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之多,并且彻底扭转了硫酸钾全部依赖进口的落后局面,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外汇,也为中国农民提供了优质价廉的硫酸钾肥。”

  魅力——坚守原则,诚信待人

  对于一个台湾企业家来说,要让自己的技术和理念在大陆生根、开花并不容易。然而,陈怡全为大陆带来了曼海姆技术,也带来了台湾企业家严谨的企业管理,更带来了一种奋发向上而又豁达宽容的人格魅力。

  “得到时不要得意忘形,失去时不要怨天尤人,顺时要善待别人,逆时要善待自己。”这缘于陈怡全一生历经磨难后培养起来的人生态度,陈怡全先生时常把这些话亲手写下来,送给手下的员工。虽然青上化工在大陆是私人投资企业,但在管理上,陈怡全先生绝不搞家庭管理。目前在大陆的19家青上公司,除上海青上公司、厦门青上公司的总经理是由陈怡全先生的儿子担任外,其余各地公司的总经理、会计、出纳、厂长、员工,从开始到现在,皆任用的是大陆员工。近20年来,陈怡全为大陆培养出来一批批硫酸钾生产的技术人员、设备维护人员、销售员、设备制造专业人员等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又像种子一样慢慢散布在全国各地,然后生根、开花、结果,枝繁叶茂。现在只要是采用曼海姆法的硫酸钾生产企业,就会有来自青上公司的技术骨干。

  在管理上,陈怡全先生远在台湾的时候,并不要求在大陆的管理人员凡事必报。人事权、财务权、经营权他统统下放,但各企业发给他的传真他却一定要在当天做出答复,绝不过夜。陈怡全每年都要花至少一半的时间把大陆的每个青上公司都走到。他说:“每个企业就像自己的小孩子一样,一阵子没看到心里就空落落的。”

  在大陆的硫酸钾行业,青上公司无人不晓。所有与陈怡全打过交道的大陆官员、企业家、商人……哪怕只是一面之交,既会感叹于这位一生都在冒险打拼的老人的传奇经历,也会感叹于这位德高望众的老人的严于律己,更会感叹于这位成功企业家的以诚待人。有人说他像雷锋,有人说他是位典型的绅士。面对种种赞誉,曾经沧海的老人只是笑笑:“我们能给予别人,就是上天赐福。能让别人占便宜,表示我们拥有。”

  陈怡全一生拼搏,现在功成名就,当被问及他还有什么追求时,这位和蔼的老人回答:“当年,我出来艰苦打拼,只是想给家人儿子有口饭吃。我没想到自己能为中国的硫酸钾产业打下一个基础。有了这样的收获,我当然非常欣慰。我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现在的责任不单是为了我的儿子和家人,还要为大陆的2000多名员工的前途。所以,我现在想的是怎么能让这些企业发展下去。”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