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9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化肥出口政策 应避免随机性


  近段时间,二元肥出口关税成为农资业内人士议论的焦点。据传,为了降低二元肥出口对国内化肥市场造成的影响,近期,国家相关部门会商,将对二元肥出口关税采取“应急”政策,但政策具体实施时间和标准还在商讨中。

  在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对于提高二元肥出口门槛一事,业内并不感到惊讶,认为是在预料之中也是在情理之中,只是具体实施时间早晚的问题,因为政策制订之初就存在着漏洞。其实,类似的政策调整不止出现一次,自2007年以来,我国化肥出口关税已经经历多次调整。据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底我国调整了化肥出口关税1次,2008年密集调整4次左右,2009年年中调整了1次,2010年调整了2次,截至目前,2011年也已经调整1次,如果此次出口关税真的调整也早在预期内,并不是突发事件,也许这次调整了,再过数月还会出现其他政策“漏洞”,将会对政策继续进行调整。

  就在记者针对此次传闻进行采访时获悉,早在去年年底,国家出台尿素、磷铵出口新政时,就有人曾预判到二元肥出口会出现今天之“疯狂”状况,并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政策制订部门的相关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对二元肥与三元复合肥采取相同的关税政策,但相关部门并未给予回复,最后的结果是石沉大海。

  化肥属于资源性产品,国家连续出台宏观政策调节化肥出口目的就是保护国内资源、保障国内供应、稳定国内价格,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进而保障我国粮食稳定供应,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政策在实施中为什么总是或多或少的偏离正常轨道?记者建议,相关部门在政策制订之初能否真正听取、征求更广泛的意见,能够考虑得更全面,更具有前瞻性,避免“亡羊补牢”的现象再次发生。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