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届中国农资总裁圆桌论坛的访谈环节中,中国农资传媒又一次创新论坛模式,不仅邀请专家进行现场点评,而且采用“微论坛”的方式,对论坛进行“微博现场直播”,直接将嘉宾访谈的亮点内容发布到微博上,方便参会代表进行现场互动,更可以让场外的“中国农资传媒”粉丝们及时了解论坛内容。
■ 议题一:现代物流延伸企业产业链
主持人: 中国农资传媒副总编辑 张 弛
访谈嘉宾:(图二从左至右)
湖北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 勇
玖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李慈平
浙江农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陈志浩
四川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 震
上海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乐 健
北京时代商联商业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 涛
主持人:在探索农资物流,尤其是发展线上交易方面,上海农资起步较早,请谈谈你们的经验。
乐健:现在农资行业开始涉足物流产业,是因为这两年农资行业变化很大,如果没有创新举措,单靠传统农资贸易很难有新突破。我们希望利用现有资源和网络,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打造一个从肥料销售到农产品进城一体化的第三方购物中心。我们现在推出的上农网就是提供平台和服务,让企业进行实时网上销售。一方面,通过网上竞拍缩短流通渠道,让商品以更优惠的价格让利于农民;另一方面,由于网上信息广泛,一些很难买到的货和不好销售的商品,在网上更容易实现交易。未来,我们还会在网上实现农产品销售,真正实现上下游完全打通,并且还会打造一个中远期监测平台,帮助商家规避风险,构建一个稳定的流通秩序。
主持人:什么样的物流体系才能称得上是现代化的呢?
李震:我认为建立现代物流体系,首先应该考虑建立标准化的农资物流形态。现在农资物流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不能在有效的时间结点把商品投到需要的环节;二是农资物流无效成本比较高。从物流园区建设看,现在物流园区的建设应该从功能丰富化、服务多元化、设计标准化方面着手。此外,当前物流园区建设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在各个结点上,如在技术、资金、规划上提高融合性,把农资物流体系建设得更好、更规范。
主持人:当前制约农资物流发展的瓶颈有哪些?
李慈平:当前我们所参与的物流或是得到的物流服务都是非常传统、低层次而且无序的。农资是时令性商品,经常会出现需要货物的时候物流得不到保障,季节过去后货物才发到,这不论是对于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都是一种额外的风险。目前农资物流体系建设最大的障碍是没有一个标准化模式可以借鉴、推广、复制,如何才能实现立体式或者一站式的现代物流服务,我们希望能够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主持人:探索通过物流延伸产业链有哪些好的经验?
陈志浩:农资行业物流成本高而效益低,这和农资行业目前处在整合洗牌阶段,行业市场化程度滞后有很大关系。各地产品相互运输,造成物流上的极大浪费。如果行业整合到位,相信这方面的问题会减少。浙农现在也在作一些尝试,譬如和专业合作社合作,利用现有的配送中心,整合成多功能的配送,不单单供货,还加入了培训、农化服务等元素,同时我们不仅供应农资,也会参与一些农产品的收购,双向物流提高效益。
主持人:对于发展农资物流,企业有哪些好建议?
李勇:农资不同于其他行业,它还具有为农服务的功能。去年湖北抗旱救灾时,我们公司在半个月内就把4万吨肥料运送到市场,由于是为农服务企业,即便是赔钱也必须要及时供货。因此,在发展农资现代物流体系时,政府也应该扮演一定角色,一方面是能够协调指导行业发展;二是在政策方面能给予支持。比较理想的现代农资物流体系的模型,就是以完善的仓储物流设施作为结点,以现代化的电子商务交易为手段,再加上第三方物流作支持。
点评:
李涛:现代供应链的打造,需要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模式创新要围绕三方面:一是连锁经营方式做终端市场开发;二是实现统一化、集约化的配送;三是通过物流经营使上、下游实现无缝对接,供应链更合理。
技术创新是指要通过专业化的仓储信息化,软件配合科学的流程,实现管理的高效,配合一些集约化的作业,来降低人工成本。
营运管理创新要求通过精细化的服务提高效率,完善整个的管理体系。
■ 议题二:农资物流的发展模式和方向
主持人: 中国农资传媒副总编辑 张 弛
访谈嘉宾:(图三从左至右)
辽宁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姜忠民
陕西盛农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翟昕昕
山东省农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 张振泽
万庄物流总经理 武宪卿
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邹 宁
北京时代商联商业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 涛
主持人:发展农资物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建设物流园区,贵公司建设物流园区有哪些经验?
姜忠民:辽宁化肥公司计划通过五个大型农资物流园区和中小型的农资配送中心的配合,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农资流通网络。我们现在打造的农资物流园区具有几大功能,一是农资的交易平台,二是物流平台,三是信息交流平台,四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五是一站式社会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智能化系统服务,建设农资和农产品产品质量跟踪系统,将物流园建成农资和农产品的生产商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提升的新支点。
主持人:现在很多农资公司都在利用原有网络做物流,为什么大家会如此关注农资物流呢?
邹宁:正是因为农资行业竞争激烈,才更要加强多元化产业服务。2009年,我们开始进行现代农资配送网络体制的建设,一改原来农资公司纯批发平台的业务模式,计划到2014年打造50家省内配送公司,积极探索实现农资下乡、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在物流园的建设上,考虑到广东地区征地手续非常繁琐,我们自建大型园区,租赁中小型园区。
主持人:过去也有物流,那我们现在提出的农资物流和过去有哪些先进之处呢?
张振泽:众所周知,实际上物流园管理有很大一部分是装卸和对货物的管理,现在这一方面发展很快,我们在德州的物流园就是实现机械化装卸和网上交易,我们的机械化装卸可以通过可转向传送带装置实现汽车和火车直接对装。同时我们在山东德州建设的物流园,规划是一方面做好物流配送,另一方面搞农副产品深加工。
主持人:如何定位农资物流园建设?
武宪卿:做农资物流园,实际上就是做产业链中的服务商。服务商必须要具备几个职能,一个是干好货运员,二是当好保管员,三是当好信息员,四是信贷员,五是装卸工。万庄的特色就是全省一个库,出货一支令,所有的程序都信息化管理,不管是哪个地区的货,都能够在办公室联网查询。而且客户的货物只要进了万庄仓库,就由万庄全权负责,货物受到任何损失,万庄都承担责任。
主持人:发展现代农资物流模式,对农资行业促进作用如何体现?
翟昕昕:农资行业发展物流,是形势所迫。虽然大家都说农资物流成本高,但实际上相对其他行业,已经有很多政策优惠,之所以大家觉得成本高主要在于农资经营的利润低,因此农资企业要想提高利润,必须延伸产业链。我们做农资物流,最想解决的就是农业产供销一体,形成闭合的循环产业链。我们联合合作社发展物流,除了提供化肥外,也会收购合作社的水果和粮食。此外,我们现在物流园建设还会加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仓储建设,譬如建保鲜气调库,从而长时间存储,这样能够提高农产品价值,不论是从利润值还是从产业链提升上,都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点评:
李涛:对物流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我有几点建议:一是模式清晰,如何供应,要做成综合型还是单一型,做成生产加工还是单纯交易,要事先有规划;二是规模适度,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规模,前期要经过严格数据分析和论证;三是选址合理、科学;四是科学规划;五是分步实施,农资的商业环境和需求有变化,要进行分步实施;六是经济服务,建物流园区的目的是提供保障和服务,包括内在的存储服务,以及融资等增值服务,提升物流园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