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位于沂蒙山区西南部,属暖温带季风区域,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旱少雨,冬寒少雪,年日照时数2664小时,年平均气温13.2℃,无霜期212天,年降水800毫米左右,适宜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马铃薯等农作物生长。该县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等。
笔者随机选取了2个乡镇、4个村进行了深入调查与评估,召开座谈会6次,收回入户调查问卷400份,通过开展座谈会、问卷调查、实地采样测试等方法,全面了解了该县农作物种植情况秸秆利用情况、农村生活用能现状等。
麦秸利用现状
根据调查,该县小麦约90%的面积采用机械收割的方式,直接还田达85%,作为饲料2%,做燃料5%,丢弃5%,其它用途3%。玉米、花生秸秆主要用于做饲料,大豆等其它作物秸秆主要用于燃料。
秸秆利用的经济性分析
平邑县麦秸资源竞争性用途主要为直接还田和燃料。扣除还田量和其他用途,该县实际可利用的麦秸资源量约为1.2万吨,约12%。通过计算,人均麦秸资源量为42.1kg/人。
经济性评价方面,以麦秸为例,麦秸的收购价格为170元/吨,运输成本为1元/吨每公里,若按照收购半径50公里计算,则运输成本为50元/吨,则秸秆的收集成本为220元/吨。
因此,根据对平邑县农业发展规划、发展趋势以及直接还田、其它用途的发展趋势分析,在未来5-15年该县麦秸资源可能源化利用资源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在1.2万吨。
秸秆利用的有效途径
依据2008年秸秆产量估算,平邑县秸秆理论资源量约54万吨,可收集量约42万吨。现有的秸秆利用方式主要是直接还田,充当肥料、饲料,另有1%的麦秸用于其它。扣除这些竞争性用途,该县每年仍有5万吨剩余麦秸。
秸秆还田方式上,目前仍为粗放的利用模式。建议开展科学详尽的田间土壤测查,考察田间土壤有机质需求量与秸秆有机质供应量的平衡关系,多余秸秆应当收集,开发能源化利用途经。
由于秸秆松散、密度低、不便于运输,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因地制宜,采用田间直接打捆、压缩的方式,并配套相应的收集机具,在地头完成麦秸的集中收集、运输工作,为能源化利用(如固体成型、直燃发电等)创造条件,同时,还可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