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农资传媒、北京紫铭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以色列国际学习中心联合推出的第一期“国际(以色列站)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培训班”结束了对以色列农业的全面考察之旅。学员纷纷表示以色列之行在理论和实践操作层面的收获巨大,在观念更新方面受益匪浅。
近几年,中国灌溉农业和“水肥一体化”工作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央一号”文件催生了人们对水资源利用和水利设施的进一步关注。为推进中国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进程,为科研院所和企业生产、研发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今年6月,中国农资传媒、中国农业科学院区划所在新疆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水溶性肥料高峰论坛”期间,与北京紫铭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一起,共同策划了“国际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培训班”考察交流活动,获得了科研院校与企业的积极响应。
众所周知,以色列土地和资源奇缺,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高科技奇迹,以色列是世界公认的水肥管理技术强国,有先进的灌溉水肥技术以及节水设施系统,并应用于温室、大田作物栽培、市政绿化系统和水果种植园等各个方面,其水肥研发体系具有完善的规划设计、科研、实验、设备研制、自动化控制、田间测试等一系列的成功运行模式。正因为如此,以色列吸引了世界多个国家各领域的管理者、科研专家、开发人员、生产商、采购商和投资家前来考察。
首届培训班采取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学员不仅听取了以色列农业合作部、国际进出口部、国际交流培训中心、沙漠农业研究中心等机构官员、科技人员、顶级施肥专家的讲解和培训讲座,深入细致地了解以色列的农业概况、农产品进出口情况、核心施肥理念、作物营养系统及施肥方法,同时还结合实际,对以色列运用于油橄榄、番茄、辣椒、棉花等作物上的肥料生产、滴灌方式、自动化控制等领域最先进的技术,进行了实地考察。
期间,学员们参观了全球知名水溶肥料生产企业——以色列化工工业集团(ICL)、死海化工厂,以及以色列耐特菲姆(Netafim)滴灌设备生产基地,参观了各种适于灌溉的肥料产品,了解肥料技术和标准,考察农业灌溉设施及自动化管理在农业上的应用情况。此外,学员们还参观了以色列农村合作体——“基布茨”及其所属产业、沙漠农业生产基地,听取工作人员介绍合作方式,以及提高农产品品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推广模式分析。
首批参加“国际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培训班”的成员分别来自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浙江林业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博士,以及成都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迪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高管。学员一致认为,以色列农业非常具有代表性,与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相近,通过此次学习,可以从以色列农业中汲取一些经验和措施,在解决区域缺水、干旱状况方面,作一些积极而有益的尝试。
在考察访问中,贯穿在以色列社会发展中的务实理念,在学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发展商业农业”、“以人才立足”、“节约务实”、“要与自然合作而不是抗争”,以及“简单施肥”等理念,与中国形成巨大反差,发人深省。学员们认为,虽然以色列的土壤环境、气候特征与中国国情尚有差异,但是,学习这些理念,对我国肥料研究、施肥理念的更新转变以及水肥的生产研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大理念”颠覆传统
理念 1 弱水三千 只取瓢饮
以色列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严重匮乏。但是,进入以色列国土后,在干旱的土地上随处可以见到绿色。为了生存,以色列人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让贫瘠的土地生长出各种树木和农作物。由于成本巨大,他们只能分小块种植和改良,最后再逐渐连块成片。
以色列人的节约务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农业专家Raanan Katzir先生告诉我们:“80-100年前,以色列非常干旱。这么短的时间能够改善环境,是因为一切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中心。”由于资源的匮乏,他们在很多方面避免“涸泽而渔”。以色列基本都是半干旱沙漠地区,年用水量大约8亿立方,10%取自境内最大的淡水湖——加利利湖,依靠海水淡化技术处理后的地中海海水占50%,其他40%依靠雨水回收。但是,即使加利利湖有充足的水源,以色列人依然“弱水三千、只取瓢饮”,地中海的水再宽阔,经过严格处理后,他们还是将用不掉的水,源源不断地送回海里。
以色列实行严格的水分级制度。一级是饮用水,二级则是将所有的废水回收处理后,用以洗车和灌溉。为了保护土地和水资源,连医生对抗生素的使用都非常慎重,防止分解不了,流入地下对水和土地造成污染和危害。“以色列的水处理系统非常发达,这是一个与自然合作最成功的国家。”国际合作部的Yitzhak Kiriati告诉记者,“大家都集中合力来保护水资源,比如在节约用水、水源保护、农业灌溉、集约化生产、保水以及丰收后的加工储藏等方面。”
以色列人的努力,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由于精准灌溉农业的发展,以色列灌溉用水量降低到原来的40%。即使城市发展减少了农业用地,以色列的农业收益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却增加了20倍。他们认为,只有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获,才能减少对土壤的伤害。
心 得
以色列人“集中合力、节约务实”的行为震撼了我们,这就是他们改造荒漠的“核心技术”。正因为如此,他们才真正营造了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
理 念 2 发展纯商业农业
以色列是典型的商业化农业,主要经济依靠工业和高科技、医药、旅游等,属于一个工业国家。农业只占3%,产值约70亿美元,其中约23亿美元的农产品用于出口欧洲。为了换回更多的外汇,他们大多种植橘子、芒果、鲜花、蔬菜等高附加值产品,而像大豆等一些廉价农作物则是从国际市场购买。
国际进出口合作部的Yitzhak Kiriati先生反复强调:“以色列是纯商业农业,30%的产值用于出口。为了生存,为了换取更多的资源,以色列只能用高附加值产品,换回更多的廉价农产品。我们只能不断提高种植技术来支撑出口,才能解决食品和水带给我们的危机。”
他解释说,传统农业只关注是否有土地、如何养活家人、土地适合种什么,而以色列是现代化商业农业——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什么价值高就种植什么。现代农业所考虑的是如何在这样贫瘠的土地上,种出市场需要的作物。“当然,这需要温室大棚技术,将水、温度、电脑全部利用起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工厂式操作,传统农业是不可能的。”
心 得
商业农业是自然所迫下的一种抉择。农民不仅关注作物的长势和收获,更关注国际农产品价格动态,因为获得高收益是他们的生存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