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行业近几年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经销商群体深感迷茫,因为过去的老经验失效了,有资深行业人士说:现在的行业规律就是没有规律。这个悖论式说法反映了农资行业在此刻正经历的特殊阶段——行业变化是从没有停止的,只是在宏观经济经历历史性转型、农业向规模化过渡、化肥行业过剩中艰难升级等几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人们又一次感受到“不是我不明白,这个世界变化快”的速度眩晕,以及制度不适。
面对眩晕和不适,如何站稳脚跟,进而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答案只有一个——让自己的变化与外部经济同步,眼前的景色也就清晰了。曾经有个故事流传很广,是这样说的:一天,有位会移山大法的大师,要当众表演移山。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下来,对着大山连喊三声“山,过来!”山没有动,大师就起身跑向大山,最终把大家带到了山巅。最后大师告诉大家,这世上没有移山大法,惟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过去。
中国农资传媒在对基层农资经销商多年的报道中,看到各地勤于探索的经销商,他们没有受行业、部门和身份的局限,勇于改变自己习惯的经营模式,通过创新、整合,在新时期农资经销商转型中抢占了发展先机。河北邢台的威远农资公司从一个县域农资流通企业,渗透到上游做生产,并扩大下游参与做物流。是一个传统农资流通企业上下延伸,提升自己在区域市场影响力的典型;江西省信丰县丰裕农资公司和农业银行合作,为农户作担保,帮助农民解决小额贷款问题。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助农增收,使农资经营获得了源头活水;浙江省安吉县农资公司组织了一个金牛水稻专业合作社,从高端大米生产销售中体现了农资经营的价值。这是一个延伸农业产业链的有益尝试;而湖南衡阳县的安邦农资公司则更彻底参与到土地流转中,发展规模农业,成为从农资到农业转型的深耕细作者……
这些成功的探索各具风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内核——转变与转型。从“山不过来”转变态度为“我过去”,积极适应农业变化对农资的新需求,并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为农资流通企业转型升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通过对全国各地农资经销商转变、转型的经验总结,我们归纳发现,农资经销商如果要有所作为,必须在以下六个方面具有突出的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终端控制能力、农化服务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市场影响能力。那些率先转变、转型的企业,他们至少在其中几个象限中进行了突破创新发展,打牢了扎实的基本功,具有了杰出的能力。人们看到,那些转型快、后劲足的企业,往往通过几项核心能力的组合,形成了自己适应区域农业需要的优势。当然,通过综合分析,那些“短板”也暴露了他们需要重视的领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山不过来,我过去。过去了,就能站到一个新高度,获得一个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