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白一丁,原名张世安,曾用笔名方华,1966年生于辽宁瓦房店渤海之滨小村落大排石。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摆弄一些分行文字,陆续见诸《诗刊》、《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作家》、《星星诗刊》等百余家报刊,曾做过5年职业地质队员,后改做编辑、记者至今,现旅居大连。现任人民网大连视窗主编。
诗人评诗
我坚定地认为,今日的白一丁与咱们中国目前这个社会的广大生活层面相当的合拍,他的诗歌来源于生活,有时候比生活低,那是因为咱们的生活在资本社会里故作高雅;有时候比生活高,那是因为咱们的生活在普通日子中故作深沉。白一丁在中间走着,大步流星地走着这个时代正版的生活之路。
——诗人 李亚伟
诗人被语言运用的能力应该取代诗人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如果这样,那必将陷大部分现役诗人于灭绝之境。从《诗经》出发,一路握着剔刀,不停地刮掉每根骨头上的每个亲属。你能听到自己刮自己骨头的嚓嚓声。
——诗人 马辉
诗意着抚摸白一丁的诗句,我感觉有一个少年人转身的自信和暗藏的孤单、一双预先怀疑事后不忍坚持反抗的目光游移的眼睛、一把自己用惯了的刀滑来滑去的冷热知心、相对无语;他的每一首十四行都打算构建一座尘世的自主庄园;他的草根主义血型即界定了他诗意开始,也在他的诗意人生中预报了他的诗意归宿:白一丁:属于海,归于土。
——诗人 郭力家
白一丁的诗,是他个人与整个世界对话的最好方式,在节奏感和思想性的有力节拍里,我能触摸到他作为这个时代的逆子散发出骄傲的清辉。他的诗,摒弃所谓大命题,完全从个人的视野、角度和立场出发,冷静观察苍茫的现世,在字里行间闪烁着诗与思的光芒。
——诗人 苏历铭
回到乡下
回到乡下,在田间招摇过往
把乡邻相依为命的阳光弄烂了一缕
水和空气和人,都极为慈祥
像我原谅饥饿一样再次原谅我
空洞的出走!明明知道已经空洞无获
莽撞的坚持白白丢掉了谷物
如今杂草疯长
被围困的牛羊用陌生的犄角刺我
他们的仇视看起来却如此安详
我翻肠倒肚,我揉眼定神
母语的拼凑
拼还我的还是模糊的模样
就连拔节的口粮
也来兑换我被酿造的那一缸旧时光
多么像一个文绉绉的强盗,怀揣点墨
我扮相得意地走过墙头与篱笆谦让的院落
那匹老狗半蹲半躺
它眯缝的警觉里还是看出我的破绽
乡村最美的风景
穿过农事的腹地,我捡拾麦穗的童年形成标本
把闲散的麦粒当成一种发现
帮助一个农家弟子在劳作的间歇
偷窥了零零星星的文化火种
一只脚迈进城市,我的命运
接受一次对土地的背叛
众目睽睽之下,告别时我那一身农业打扮
拉长了乡村的视野,把想象留给农闲时节
成为嚼不烂的乡土流传
多年以后,我的女儿像个高傲的公主
在我的牵引下探访乡邻
旧时的课桌板凳,在后辈们的使用中
吱呀作响
陈列着我儿时的模样,我的女儿一脸惊讶
如今,乡村教室拔节成故乡最美的风景
曾经被冻坏了双脚的远房侄子
从师范的课堂走回乡村教室,轻按遥控器
把千里之外的道路拉到眼前
把又一代人的梦嫁接到最活跃的血脉上
调理久病的农业
在春天的上游,依旧还是寒风眺望绿芽的时节
猩红的草莓躲在厚厚的棉絮中
春梦了无痕,我的远房侄女仰起草莓一样的脸蛋
在市场上反季节地花枝招展
她的叫卖声如同破天荒的暗示,出类拔萃
把日子打开成色彩分明的两半
一半是酸涩涩的青,一半是喜滋滋的红
青并不都出于蓝,有时还出于被修改的章节
我的远房侄女落榜那年
在河边把泪水洗净,把初恋的青涩就口唾沫
咽回到日记本上通俗的文字描述之中
心甘情愿走回田间地头
重新学习种瓜得瓜的乡土民谣,一双手抓向泥土时
她心比天高,用农业科技鼓舞自己
命不一定就比纸薄
一次次挡回提亲的聘礼,我的远房侄女
徘徊在银行大门之外,滴水不沾
咬破干裂的嘴唇后她破门而入
把自己抵押给小额贷款
她统治着自己的一亩二分地,像个皇后
在温室大棚里母仪天下
和那些娇贵的作物平起平坐,接受光照
掰碎时间,她发现了季节与市场的落差
窃喜中孵出对父辈们的质疑,她操纵逆向思维
把久病的农业调理得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