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资西进”系列报道之一:唤醒罗布泊

《中国农资》记者 王旭波

  在中国新疆的东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罗布泊已经沉睡了千年。古往今来,在这片茫茫戈壁上,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纱。

  今天,罗布泊在世界期待的眼光中悄然醒来,这个曾经让人望而生畏的不毛之地正在成为一片创业者的热土,在中国“农资西进”的大潮中,罗布泊将因为它丰富的钾肥资源而改写整个钾肥世界的格局。

  有人这样评价,当罗布泊最后一滴水消失的时候,一艘硫酸钾航母正从浩瀚的戈壁滩上崛起。在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艰辛的创业进程中,我们也清晰感受到了这一切。

  面纱背后

  罗布泊盐湖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塔里木盆地东部。盐湖南北长115公里,东西宽90公里,面积1035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干盐湖之一。沉寂千年的罗布泊因钾盐及附属产业的广阔前景,引起世人关注。1995年,中国地质科学家在勘探罗布泊地理结构状况时发现在罗布泊湖盆的硬壳下,存在一罕见的地下钾盐矿,由于其面积和含盐量与死海接近,被称为“地下死海”。

  20世纪末,中国是世界上钾肥消费第二大国,而钾肥资源的进口依赖率达到了80%以上。从市场需求上看,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对钾肥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国内市场明显供不应求。据专家测算,罗布泊钾盐的潜在经济价值达8000—10000亿元以上,可开发上百年。罗布泊的钾盐开发,将彻底改变我国钾盐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依托罗布泊丰富的钾盐资源,还可以进行钾盐下游综合开发,发展硝酸钠、硫酸镁、硼酸、氧化镁、氯化镁等化工产品,罗布泊未来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盐化工基地之一。

  那些沉睡于地下的钾矿似乎已经听到时代列车的轰鸣,罗布泊,等待着有一种力量将她唤醒。

  沉浮的资本

  以彪悍执行力出名的德隆,成为第一个罗布泊钾盐的投资商,并组织由国内顶尖的钾盐开发及钾盐综合利用团队进入罗布泊进行工业化开发。

  1998年,为了投资开发罗布泊丰富的钾盐,德隆开始研究化肥产业链,并接触国际肥料工业协会获取全球权威的化肥资讯,从战略上确立了开发罗布泊钾盐。2000年,新疆罗布泊钾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7025万元,入股公司有巴州三维矿业(德隆系企业)、新疆哈密金矿(代表哈密市政府出资)、新疆德隆,以及新疆自治区勘探局和长沙设计研究院等。公司成立之前,德隆就聘请国内著名的钾盐化工专家、化工部长沙设计院副院长李浩担当钾盐项目总负责人。

  2000年开始,创业团队在室内和罗北试验基地对罗布泊卤水进行研究和试验。仅用了4年时间,就在罗布泊腹地完成了探索性试验、小试、中试和工业性试验,达到了年产5万吨硫酸钾的生产能力,走完了相当于美国犹他州大盐湖15年、青海察尔汗盐湖25年的建设历程,创造了世界钾盐开发史上的奇迹。

  正当生产建设进展的如火如荼时,2004年4月,德隆危机全面爆发,新疆罗布泊钾盐科技公司股东开始出现变化。德隆投资罗布泊钾盐项目时,唐万新声称“砸锅卖铁”也不会放弃这个项目。世事难料,6月,公司股权结构发生了大幅度调整,新疆冠农果茸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控股股东,哈密金矿等股东退出。受各种因素影响,本次股东变化并不彻底。

  此时,正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在新疆投资布局的时期,也为罗布泊的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同年11月,罗钾科技公司各股东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正式签署增资扩股协议书,公司注册资本金增加到5.4亿元人民币,公司注册地变更到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出资63%,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公司名称变更为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入主,为国投罗钾公司的发展稳定了资本大后方。正是以李浩为首的团队的艰苦创业和坚持,让罗布泊的钾盐项目从始至今没有中断。

  没有李浩,项目再等20年

  以李浩为首的创业团队,为罗钾的发展付出了全部的热情与心血。到过罗布泊的人,都曾经为这些战天斗地的英雄感叹不已。

  罗布泊生活条件无比艰苦,但是创业团队“豁出去”的精神让他们一次次渡过难关。现在的罗布泊腹地,建起了现代化工厂,夜晚灯火辉煌,机器隆隆,而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从距离这里400多公里的哈密运过来的。起初,他们挖地洞住地窝子,用盐块土盖起了实验室。水桶里的水用来做实验、做饭,每天早晨,每个人只能用三小碗水,你可以用来洗澡,用来洗脸,用来刷牙,也可以喝,这就是真正的罗布泊。缺水要命,戈壁滩上的沙尘暴更要命。恶劣的自然环境时刻折磨着这些来自国内各方面的顶端专家。

  翻开国投罗钾公司的花名册,我们会看到一连串响当当的人物,他们是:李浩,曾经有机会调入北京进入更大的平台发展,却转身到茫茫戈壁罗布泊;唐中凡是化工部长沙设计院化工研究室主任,实验室滴定可以做到十分之一滴(一般的化工研究人员做到三分之一滴都非常难),盐田走水系统就是他的作品;工厂及配套设施出自尹新斌的大手笔;刘传福是国内顶端的大型盐田专家,曾在查尔汗盐湖工作多年,在罗布泊腹地修建盐田时,敢于站在挖掘机下看黏土厚度;第一批产品出来后,大学教授出身的张麟拿着产品到处在棉花、香梨、哈密瓜上做试验,并扛着袋子“四处招摇”跑市场,下了飞机坐火车,下了火车做汽车,下了汽车坐牛车,下了牛车卷裤腿……罗钾的创业团队每个人都是各自方面的顶端专家。

  生活上的艰苦咬咬牙就过去了,可是事业上的折磨也曾困扰过他们,特别是在股东更换时期,正是李浩的指挥若定,让这个团队依靠不一般的凝聚力,坚守在罗布泊。罗钾一位内部人士说,“大家都有一种共同的使命感,正是使命感让我们走到了一起,并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李浩是帅,没有李浩,今天的罗布泊钾肥项目至少还要等20年。”    

  “航母”崛起

  事实胜于雄辩,120万吨硫酸钾项目的建成,国投罗钾公司只用了10年,走了青海盐湖60年时间、美国大盐湖36年的路。

  国投罗钾公司的发展在全世界钾肥行业史无前例。经过小试和中试,2002年9月开始动工建设2万吨/年工业试验厂项目,2003年7月试车,2003年10月达产,该项目的开发成功,标志着罗钾的“罗布泊牌硫酸钾产品”为进军钾肥市场拉开了序幕;2004年6月,公司对2万吨/年生产规模的工业试验厂进行了“2扩4”项目改造,实际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2004年11月,公司又对工业试验厂进行了“4扩8”项目技术改造,2005年8月建成投产,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2006年4月25日,公司新疆罗布泊钾肥基地年产120万吨钾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于2008年11月建成并一次投料试车成功,迈出了公司大规模开发罗布泊钾资源的重要一步; 2010年硫酸钾产销量达96万吨;预计今年产销量将达到130万吨;今年下半年,二期产能180万吨钾肥项目将开工建设,新盐田、新电厂、新输水管线将陆续开工;到2013年,国投罗钾公司的钾肥项目总产能将达300万吨。按照国投罗钾公司的构想,盐湖开发是个大产业,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国投罗钾公司未来的发展既有盐湖工业,也有盐湖农业,还有盐湖旅游业。

  由于铁路运输受限,严重制约了公司产品的外运,铁路专运线的建设将缓解这个矛盾。2009年6月,由铁道部、新疆自治区政府、国投公司共同投资达32.8亿元的哈密至罗中铁路开工,铁路全长约360公里。同时,国投罗钾公司在山东、四川、湖北、云南、河北等地建设的7个储备中心将发挥物流调配作用。这个举措让罗布泊硫酸钾的销售如虎添翼。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那不是海市蜃楼。今天 ,国投罗钾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硫酸钾生产企业,也是世界上单体最大的硫酸钾生产企业。一艘举世瞩目的世界硫酸钾“航母”已经崛起。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