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媒体不断有报道:杰出青年变成了黑社会、年度经济人物变成了诈骗犯、慈善家变成了非法集资者等内容。这些政府部门组织评选的优秀人才、政府承认的社会公众人物,最后却深深地伤了公民的心,为什么?大家之所以信任他们,就是因为他们头上有政府赋予的美丽光环。政府为何不站出来检讨一下自己的评选对社会的影响呢?在化肥行业,各种评奖、评优工作近几年也有所增加,这些评选的组织者声称评选不收费,但是开会总是要收费的。同时,对评选的结果是否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呢?
国家对评优、认证工作应该要求一定时期内评选组织者对评选结果负责。比如说评选的优秀人才出现了问题,比如说认证的产品出现了问题,比如说参评者利用评选的结果超范围蒙骗消费者等等,都要负一定责任。否则评优、认证有何意思?组织者只管评,只管开会挣钱,以后的事情不管,这种认证、评优还有多少会被社会认可。本来是一件通过评优、认证向社会推荐,结果成了欺骗社会的事情。组织者还有何面目面对社会,面对消费者,谈何话说评优的重要意义呢?
原先因为各种评优工作可以收取费用,所以社会上各种部门,有官方的,有民间的,还有说不清楚挂靠哪的,纷纷评优。国务院清理整顿之后,这种评选活动只是更隐蔽了,由公开收费变成了表面不收费,收取会务费的方式。单靠清理整顿是不会让这些可有可无的评选活动消失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台相关政策,让评优组织者对评选结果在一定时期内负责到底。
不管央视的经济人物,还是各地方的杰出青年,如果真正做到民主监督,这些不愿看到的结果也会减少;如果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评选结果五年内负全部责任的话,他们会考虑慎重评选。
如果说评选组织者继续这样只管评,只管开会挣钱,不管结果对社会的影响,那么,评选活动就不可能在社会上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说认证、评优也只能是个鸡肋。评优、认证的组织者们,自己也要考虑一下,若想提高自己的公众认可度,那就对评选活动负责,切不要把评选活动搞成自娱自乐,不为社会负责,只为钱袋负责的无意义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