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破茧成蝶振翅飞
访福建龙益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振炎
《中国农资》记者 张 涛

  邱振炎连续获得三届“全国百佳(优秀)农资经销商”荣誉称号。

  在国内农资流通市场豪杰辈出的今天,人们可以列举出一连串响当当的名字,但是如果将区域限定在长江以南,邱振炎和他背后的“福建龙益”就不得不提。邱振炎经营农资数十载积累了深厚的底蕴,也让福建龙益的经营业绩和企业规模在福建省内乃至南方地区都名列前茅,他的为人以及经商之道更为他赢得了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百佳农资优秀经销商”的殊荣和良好口碑。

  从市级公司到省级企业的飞跃

  熟悉邱振炎的人都知道,福建龙益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前身为漳州市龙益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由于规模的扩大和区域的延伸,从去年开始,“漳州龙益”为适应发展需要更名为“福建龙益”,从而实现了由一个市级农资公司到省级农资公司的大步跨越,年销售量6万余吨,其中国产磷复肥占75%,年销售量约4.5万吨。销售范围以漳州本地为主,幅射省内其他地市:泉州、厦门、龙岩、莆田、福州,周边广东省的汕头、揭东、梅州等地。除此之外,福建龙益同时也是六国牌磷复肥在其长江以南销量第一,以及江苏瑞和全国销售第一的经销商,除了和上述厂家合作外,和湖北宜化、湖北浩斯特、江西贵化、江苏太仓汇丰肥料、山东泉林嘉有、安徽司尔特等厂家也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福建东北部主要是大田水稻作物;闽中、泉州以茶叶、蔬菜等大田作物为主;闽南以高优果蔬为主。公司的发源地——漳州用肥量约占全省用肥量三分之一强,公司在福建省内农资市场,尤其国产磷复肥板块处于龙头地位。

  更名之后的龙益焕发出勃勃生机,邱振炎感慨道:从龙益到福建,从开始的三个人发展到现在的数十人,从业务量平平到年年翻倍,从小字辈到福建省内农资龙头企业,有喜悦、有艰辛,也有困惑。市场竞争无坦途,在得到名牌厂家支持的同时也经历过市场风云变幻的波澜不惊,但他仍然会坚持一个信念:诚信是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从门外汉到行业精英的历练

  年过五十的邱振炎曾在漳州平和县供销合作社做了12年财务,18年的基层社主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严谨、勤奋、诚信”的口碑。在供销社当财务时,因为当时刚刚毕业的专业人员少,老会计又缺乏理论知识,为弄通账目的来龙去脉,邱振炎常常加班到深夜,直到自己弄清楚、搞明白为止。就是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年纪轻轻的他被众人推选为供销社主任。由于邱振炎出身城镇,平时很少接触耕地,对农业及化肥知识一窍不通,为了弥补空白,他坚持下乡到基层农资网点走访了解,和基层营业人员谈心,既学到农业和化肥常识,又和基层销售人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说,虽然辛苦点,但为当时供销社和之后龙益公司留下了宝贵的人脉资源。

  他是个有心的人。十几年前,当地的通讯十分落后,没有电脑,电话也很少。只要有空闲的时间,邱振炎就提笔写信给当时的生产企业和上级农资公司介绍供销社,目的就是为了联系与沟通,每个月都会有几十封介绍信从他手里寄出。

  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1992年,他成功地做成了边贸化肥4000多吨,从烟台调船到厦门港,从二连浩特发车皮到漳州。这在当时的全省供销社中是绝无仅有的,邱振炎用事实再一次证明了他的能力。

  2000年,邱振炎被调到漳州市供销合作社,由于企业不景气,市社领导号召在职人员分流改制办企业。2001年7月,邱振炎的龙益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之初,包括邱振炎在内只有三个人,收货、发货、接见客户全部都是由他一个人承担。一次,为了采购适合当地作物的产品,他一个星期跑了三个省一个市,从厦门到武汉,再由武汉到宜昌,接着赶往开封和江苏,最后到达上海。白天谈业务,晚上在火车上休息,披星戴月。据他回忆,那是他人生中最为繁忙的一段时光,但同时也是收获最多的一段历程。

  2003年,安徽六国化工经过长时间考察,邱振炎的诚信与实力得到了对方肯定,成为六国的代理商。在六国厂家的大力支持下,福建龙益第一年仅磷酸二铵的销量就比之前六国合作公司的销量翻了一番,并且销量逐年递增,现在已经在六国集团销售的排行榜上高居前列,并成为南方地区销量第一的合作伙伴。

  从诚信经营到智慧敏锐的成长

  迅速、准确地把握市场脉搏;缜密、敏锐地分析市场形势;务实果断地做出判断,邱振炎具备成功商人所需要的要素。

  “无论是和厂家还是经销商打交道,诚信最重要,只有诚信才能长久发展,只有诚信才会得到双赢”,邱振炎将诚信看得很重。不管是在供销社还是在“龙益”,他经常告诉手下的人对待客户要换位思考,比如厂家发货的时候有少量破损,损失几袋化肥,只要和厂家说清楚,不要随意向客户引发扣款争议。这样既取得客户的好感,又建立了互相的感情。对待基层的经销商也是一样,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遇事多协商,多为对方考虑,问题就好解决,只有合作才能成功,业务才能发展。

  然而企业要想发展,光靠诚信还不够,还要具备超前的意识,发展的目光。2002年,邱振炎仔细分析市场后发现,国产化肥最终会替代进口肥,因为国产化肥经过技术改造,产品质量与进口肥相差无几,进口化肥受资源、运输、多环节经营的影响,不但货源难以保证,价格还十分昂贵,致使销量年年下降。邱振炎及时调整方向,先后与湖北宜化、江苏瑞和等国内大型化工集团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此基础上,他还将重心放在复合肥的经营和终端网络的建设中。

  漳州市地属闽南金三角,盛产香蕉、柑桔、荔枝、蜜柚、龙眼、菠萝等水果,复合肥在当地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邱振炎先后增加了十几个品种的复合肥,为基层经销商和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而现在福建龙益一是要选择好品牌,做好大品牌,如上市公司六国化工、湖北宜化、安徽司尔特产品。同时做高端化肥,向全水溶化肥发展,向高档次、精细化发展。

  近几年,邱振炎一直注重着量和质的关系。不仅看销量,更重视企业积累和成长。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员工素质是关键。企业核算各环节要到位,员工素质要提高,报酬与业绩和能力挂钩,加强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销售要根据市场地区不同,在品种上、习惯上,用肥档次合理搭配,做到因地制宜、货畅其流。

  面对荣誉,邱振炎表示:连续获得三届“全国百佳经销商”荣誉称号,既是对公司的肯定,也是对公司多年来辛勤耕耘的鼓励,让公司在农资市场上获得较好认知度和美誉度,不少供应商会慕名而来,在产品选择与市场把握上占有先机;同时也是对公司的鞭策,在将来的农资经营上,勇于开拓,不断前行,无愧于百佳称号。

  相关链接

  近年来,龙益公司的发展也呈现出几大特点:

  首先,更注重网络化与精细化管理,引入MIS系统,全程把握销售动态,基层市场精耕细作,市场下沉,形成厂商、公司、零售商这一短平快的销售渠道,目前基层网络客户近500家,并于今年成为商务部万村千乡的试点企业。

  其次,追踪新产品与新趋势,积极通过展会的方式投入到新产品的市场开发,引领当地市场新产品主流走向。

  再次,在立足于市场品牌销售之外,积极开拓外围市场,在上海成立农资公司,利用上海优越的金融与贸易、物流中心地位,加入到化肥原料贸易与大宗产品的采购当中,更加丰富公司产品线,准确把握市场,采购渠道与物流方式也更完善,同时强化品牌建设,站在更高平台上,尝试走一条市场运作与资本运作相结合的道路。

  此外,今年的市场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外有国际市场的纷繁多变,内有国内气候的捉摸不定,让老农资人对原来农资市场规律越来越难判断,淡季与旺季的采购转换,各级经销商备货方式的谨慎保守,都让每一阶段的市场充满变数,从目前原料形势来看,市场下行的概率较低,但价格处于高位,上行的趋势也会谨慎趋缓,综合考虑市场因素,龙益农资加强企业内功修炼,积极比较分析外部市场因素,不冒进的经营策略将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