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集行业智慧 谋产业发展(上)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水溶性肥料高峰论坛暨观摩展示会”召开期间,除了专家、学者和业内知名企业代表做了精彩的主题发言外,为了让参会代表拥有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论坛组委会特搭建平台,安排专家对话交流环节。在交流过程中,代表们踊跃发言,集思广益,关于水溶肥行业发展的建言献策亮点频现。本报特摘录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论坛对话发言集锦

  共同努力,竭诚为行业服务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肥料标准都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必然,是“三农”的需要。水溶肥、水肥一体化未来发展的方向是要走向大田,更为普及。灌溉形式有多种,关键是在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上适应的范围和手段不一样。

  水溶肥标准没有涵盖所有水溶肥。一方面,水溶肥标准和水溶肥登记管理是两回事,水溶肥标准只是水溶肥登记管理的一个支撑;另一方面,水溶肥登记管理和市场管理又不同。目前标准制定较高,技术无止境,改革也无止境,标准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要留下空间,让大家不断地发挥。

  水肥一体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和农业发展紧密结合,特别是和土地集约化经营紧密结合。做好农民培训工作,包括企业服务人员培训。水溶肥和水肥一体化要想迅速发展,就是要规模经营,这是培养潜在客户和现实客户的必然需求。

  最后,作为全国农技推广部门,目前这个行业刚刚兴起,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努力把行业打造的更好。

  上升高度,权衡水溶肥发展要求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农艺师段继贤:新阶段下,水溶肥最大特征是获得了众多企业的认同。发展如此之快,最根本原因在于节水农业的提出,需求带动产业的发展;

  水肥一体化投入相对较高,需要政府对西部落后地区在经济上给予优惠的政策或支持,培养农民,指导农民很好地使用水溶性肥料;

  企业在竞争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产品,这影响了农民使用的积极性。即使目前的市场不太规范,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企业、政府要上升到一个高度来认识水溶肥,如何全面地权衡水溶肥的要求。

  过去讲水溶肥,我们往往把着眼点都放在水肥一体化的高滴灌水平上去考虑肥料,这样就带来了两个问题:第一,束缚了其他相关企业的发展,束缚了其他不同形式的灌溉发展;第二也影响了我们国家资源(磷、钾),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国内资源,给国家的资源造成浪费,这是很大的遗憾。

  “兼容并包”,农化服务再延伸

  华南农大资环学院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教授张承林:水溶肥发展最早从国外引进概念和技术,企业目前大力参与和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从企业角度看,应有一个标准和门槛,最起码应该有基本准入性的标准。

  水溶肥标准的制定应具备“兼容并包”,门槛的提升更有利于一些真正在做水溶肥企业。就产品而言,企业能否真正做到高端肥,不光要定性,还要定量化。

  我认为应该考虑到施肥问题,不管是做水溶冲施还是叶面喷施,最关键问题是滴灌肥和水溶肥还要考虑土壤的施肥条件、土壤的性质,特别是北方地区搞节水农业。

  水溶肥配方应是阶段性的配方,不该搞通用配方。通用配方是在不清楚的情况下盲目地做“放之四海皆通用”的配方,它实际上是极大的浪费,可能会带来次生问题。阶段性配方是在施肥技术上结合的更加紧密,要求对当地的作物模式、植物营养特性都有一个了解才能做好后期的服务。

  施肥技术应该注重细化,注重服务。未来市场,产品固然重要,但服务更重要。农化服务的延伸,包括细化要上到更高的高度,更加的专业化。

  整体把握推广的理念和方法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杂志主任田有国:水溶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最近几年取得了飞速发展,下一步将有赖于产品工艺、技术的创新,需要有推广的理念和方法。

  第一,要对农业发展变化趋势有一个总体把握:生产规模化、经营专业化(公司+农户+经纪人等)、服务的专业化、育种的统筹化,技术新型化,农资专门化。

  第二,用传统肥料推广方法、市场营销的理念和手段来做,最终可能要失败。水溶肥生产和营销企业做推广,不仅要对肥料行业进行了解,更需对整个灌溉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有全面了解。

  第三,任何一种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推广,要有一个宣传和社会舆论的营造。

  促进喷滴灌技术“走”进大田

  农业部旱作节水重点实验室主任郝卫平:水溶肥是农业生产环节中依赖于灌溉系统的一份子。

  第一,我国急需发展微喷灌,现在灌溉面积是8.8亿亩,喷滴灌只有6000多万亩,只占7%,和国家形势需求相差很远;

  第二,发展空间大,大多数用在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方面;

  第三,就我国粮食生产而言,要促进喷滴灌在大田中的运用。我国的广阔市场在粮食生产上,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央关心的问题,比农民增收的问题更重要。但是我国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我们的粮食是非常脆弱的,年年抗旱,年年效果不行。

  推广要保持一种社会责任感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鲍荣华: 建设绿色农业、环保农业角度是推广水溶肥要的一个好抓手。传统施肥时氮、磷、钾利用率非常低,水溶肥对节约资源很有用。

  此外,传统施肥方式造成土壤酸碱化,水溶肥有利于保护土壤,因此,国家应大力支持水溶肥发展应用。

  新产品出来还要建立标准,要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发展肥料。从长远、大规模的发展考虑,要持有负责任的态度,与农业适用形成结合,与农民密切配合,和农村种植联合,通过试验示范,获得审批程序和资质认证后才能大规模上市。

  绿洲经济“呼唤”灌溉农业

  新疆农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胜:新疆是一个缺水的地方,形成的经济区域是绿洲经济。随着灌溉技术的变化,农民在施肥方法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目前主要是企业在做推广工作,包括新疆农资集团在内做一些水溶性肥料的工作推广。政府这几年主要的力量放在大力推广喷灌、滴灌技术,这是加强企业自身的销售力量,扩大市场份额,抢占高端肥料市场的重要机遇。

  从各个方面来讲,老百姓看的是实惠。首先,水肥一体减少了很多重复劳动;其次,滴灌技术抑制杂草和保墒等功效的发挥;最后,随着滴灌技术的推广,围绕着滴灌技术进行生产的主要厂家,能力不断扩大,成本有所下降。

  水溶肥的推广在当地仍存在一些问题:从总体上来讲,在新疆水溶性肥料的推广力度不大,没有形成社会氛围;从政府的角度来讲,还没有起到引导、示范、呼吁作用;从企业来讲是各自为政,在新疆围绕着农民做水溶性肥料的企业没有形成合力。

  严己自律,努力做行业的榜样

  成都市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晓霞:新都化工努力做成水溶肥行业的一个榜样。

  首先,要规范标准,有标准可依。

  其次,水溶肥不全是高端,还要让农民用得起,要适合不同施肥灌溉设施。

  最后,我有三个期望:第一,期望政府主管部门及时给予政策层面的支持;第二,期望科研工作者将更多的研发成果,通过企业的行为和实践推广出去;第三,重视和筛选产品推广,利用和发挥与农资主渠道的合作优势。

  水溶肥行业现在推广得非常火热,企业的行为准则一定要走到标准制订的前面,希望要本着社会责任感,严己自律,真正为农民着想,真正为行业发展着想。

  碧护:创造节水抗旱新思路

  北京成禾佳信农资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荣娟:农业灌溉是抗旱的主要措施,大量耗水而损失浪费严重,农业抗旱必须把节水灌溉和其他的方法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面临的干旱问题水资源危机和干旱威胁的双重压力,要求人类另辟蹊径,寻找科技抗旱的新思路。 

  抗旱新思路是用非工程抗旱措施,采取抗旱新技术、新产品、推广耐旱农作物新品种等措施来缓解乃至解决干旱的威胁。碧护是德国科学家依据自然界奇妙的“植物化感”现象和生态生化学原理,历时30 年研究开发的纯天然高科技生物产品。

  用碧护进行生态抗旱是节本增效的新途径。干旱情况下,作物施用碧护后能够诱导产生大量的细胞分裂素和维生素E,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通过提高光合作用,快速补充中微量元素,促进植物根系发育,诱导植物抵御干旱能力,其中抗旱节水率可达到30%-50%。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