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农艺师 段继贤:
大力发展水溶肥已成行业共识
我国水溶性肥料的起步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基本上与我国的复混肥料同步,不过那时称叶面肥。水溶性肥料是自2006年农业部发布大量元素水溶肥、微量元素水溶肥、含氨基酸水溶肥、含腐植酸水溶肥4个标准后逐渐被科研、生产和农民认知,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为共识。农业部这四个标准对促进我水溶性肥料的发展和规范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比起氮、磷、钾单质肥和复(混)肥来讲,水溶性肥料是个小产业,但水溶肥料具有节水.省肥、省工、环保、增产、提高农产品质等优点,是现代农业所需的新一代肥料。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我国的水溶性肥料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的水溶性肥料正在以辅助的叶面施用为主,向以现代农业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主转变;由小规模、小作坊生产,向知名企业、现代企业生产转变;由简单的混配或掺混生产方式,向先进的整体复合肥工艺技术转变。我国的水溶性肥料正在成为肥料行业快速发展、崛起的新力量,同时水溶性肥料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复合肥及其它相关肥料产业的创新。可以说,我国的水溶性肥料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和今年的中央的一号文件为发展水溶性肥料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节水农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水溶性肥料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同时也对水溶性肥料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我们在看到发展水溶肥的新机遇时,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值得大家思考。从宏观上看,发展灌溉肥、水溶肥作为国家的战略目标,亟待确立一个引领方向;从企业层面上看,如何定位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路线,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农业;从专业角度上看,如何科学地评价水溶肥、科研技术开发如何跟上时代发展,这些问题都有待明确和清晰。在此,希望政府、科研、企业及应用推广部门等更多的关注,并达成行业共识,逐步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溶性肥料研究、生产、使用、评价和监管的产业体系。
发展水溶性肥料是现代农业所需的高科技肥料,芭田公司长期致力于水溶性肥料的开发和推广,同国内外知名专家合作,努力探索与实施,创新了多项专利技术。既有先进的工艺技术,又有农艺的高科技配方,还有配套的推广应用模式。
芭田公司虽然在水溶性肥研究、生产、推广应用方面有创新、有发展,但在我国“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新要求面前,不论工艺技术、农艺技术,还是推广方面都有待于提升。我们希望,借助这次论坛的机会,聆听各位领导、专家的指导,学习各企业的先进技术,学习新疆的宝贵经验,认真听取各位应用者的意见,不断创新,全面推进我国水溶肥产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使工艺更加先进、产品配方更加科学,产品更加高效、环保,推广模式和思路不断创新发展,多途经解决生产和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灌溉施肥系经理 林育忠:
创新灌溉施肥模式 力推“三位一体”技术
芭田之所以能成为水肥一体化企业的领航者,主要得益于芭田一直以来的创新。总结这几年来芭田在灌溉施肥方面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推广模式创新
芭田在推广灌溉施肥技术的实践中发现,只卖肥料不结合设施,或只卖设施不结合肥料,灌溉施肥就没办法充分体现效果。要让灌溉施肥的效益充分体现必须有一套方法把肥料和设施结合,做到相得益彰、平衡施肥、融合增效。芭田在不断的创新肥料生产技术的同时,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灌溉施肥技术。这套技术主要有:芭田灌溉肥料+芭田施肥方法+芭田灌溉设施,称为“三位一体”技术。
服务创新
要把服务当产品、以服务产品为龙头推动灌溉施肥技术;用技术推广和田间指导做到让农民会用、能用、用好;聚集于产品的效果,而不是产品本身;聚焦于灌溉施肥使用过程,而非只是肥料和设备。农户需要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能够提供的效用和价值,这是服务思维的核心所在。我们把农化技术、肥料的使用方法、灌溉设施的使用及维护技术、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用肥方法等技术资料印制成册,免费送给农民。同时,我们运用IT平台把相关的技术资料共享,让销售人员可查,可学;建立专家咨询互动平台,供农户咨询。在人才培训上,则对对农科经理进行系统培训,充分掌握为农民服务的灌溉和施肥技术,再通过数百名农科经理的终端服务,将技术真正带到农民实际种植中。
融巨资大力发展灌溉肥
为加快节水农业的发展,芭田2011年将规划上市融资7.1亿元用于新型肥料的的发展,融资项目将用于以下四个新建项目的建设投资:贵港市芭田生态有限公司灌溉施肥项目—年产12万吨粉状水溶性肥项目;徐州市芭田生态有限公司灌溉施肥项目—年产10万吨料浆全溶灌溉复合肥、20 万吨高塔全溶灌溉复合肥及年推广100万亩灌溉施肥设备项目;徐州市芭田生态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缓释肥及35万台种肥一体播种设备项目;贵港市芭田生态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有机肥产业化项目。
大力开展技术合作
灌溉施肥技术的有效融合,除了需要可适用不同灌溉设施的肥料、设施的创新之外,更需要有结合设施和肥料的施肥方法,才能凸显灌溉施肥的综合效益。为更好的发展灌溉施肥,芭田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灌溉施肥技术,推动灌溉施肥聚集技术优势,为农民提供最好的肥料、最好的设施、最好的施肥技术,让农民体验灌溉施肥真正的增效增收。真诚呼吁行业的相关企业、专家、科研单位与芭田一道,共同致力于灌溉施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也欢迎相关企业,专家,科研单位与芭田建立灌溉肥料生产工艺技术、灌溉设施的生产研发、灌溉施肥的农化技术等技术合作开发。
产品工艺创新
在灌溉肥技术创新方面,芭田的主要贡献有:
1.料浆结晶工艺:利用料浆生产无渣复合肥。复合肥崩解技术是芭田公司专利技术,是应用增效添加剂在肥料生产过程中涂布或团粒成粒,与水接触又能快速溶解或崩解,使产品可以应用于滴灌设施。
2.高塔无渣少渣生产技术:常规生产的高塔产品含渣量高,通过水会沉淀,导致滴灌设施堵塞。芭田公司创新高塔产品,生产无渣,少渣的复合肥,在生产过程中将渣除渣,实现无渣的效果,解决滴灌使用会堵的问题。
3.灌溉肥料悬浮技术:在高塔少渣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应用溶解添加剂,添加螯合中微量元素等增效剂,使肥料真正的结晶悬浮。常规生产添加的中微量元素是不溶物,不能充分溶解于水中,而芭田创新悬浮技术,让养分溶解与水中充分悬浮,避免滴灌过滤系统把养分滤除的问题,养分可以通过滴灌让作物可以吸收,又从根本上消除了灌溉设备堵塞的问题。
灌溉设施的配套
灌溉施肥作为一种新的施肥模式,最适合于中国目前水资源缺乏的现状。而灌溉施肥的实质就是“适合灌溉施肥的肥料+正确科学的施肥方法+节约用水”,同时在灌溉施肥过程中,还要配合区域特征、气候特征及种子、耕作方法、施肥配套设备等全面开展,才能真正做到“水从管来、肥随水走、省肥省水、均衡高效、作物品质好”的效果,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关注。据了解,通过灌溉施肥这套方法科学规范的操作,可以实现将市场上现有的优质复合肥和农民的设施结合起来,既降低成本,又能最大化提高肥料利用率。
根据市场反应来看,灌溉施肥作为一项新生事物,除了其被广大农民用户充分接受尚需较长时间、在政策支持方面面临瓶颈外,还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技术问题,没有建立相应的灌溉制度,仍沿用传统的灌溉制度,一次灌水量过大或灌水时间过长,灌水定额过大,与传统沟灌方式没有多少差别,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优越性。二是灌水与施肥分离;很多农民对于滴灌的理解仅限于灌水任务上,因此使用滴灌后,必须相应改变原有的灌水制度和施肥制度(包括肥料用量、施肥次数、施肥方式、肥料类型选择等),才能充分发挥出滴灌的优越性。三是由于滴灌系统工程设计不科学问题。四是服务问题,溉施肥技术培训不足。对农民缺乏灌溉施肥专门知识培训,同时也缺乏通俗易懂的教材。五是售后服务没跟上,缺乏专门服务的队伍。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而深圳芭田在此方面,则早做了一步,不但在国内首创了“肥料+方法+设施”的灌溉施肥模式,同时也编制了相应的服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