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产业精英齐聚首 共创水肥新纪元(二)


孙立新
张树清
高祥照
王 旭

  中国农资传媒执行总编辑 孙立新:

  论坛是促进水溶肥行业交流的好形式

  中国国际水溶性肥料高峰论坛形式是中国农资传媒组织活动的一种创新形式,将论坛、展览观摩及现场参观结合在一起,比较新颖。这次论坛成功召开是专家、学者、媒体群策群力、智慧的结果。

  此次论坛除了形式创新之外,还有几个特点:

  第一,论坛内容丰富,在有限的时间内,除会议外还安排了观摩、讨论、企业招商及中粮屯河基地的考察,信息量非常大。

  第二,有很多领导、专家、学者亲临现场,发表了睿智、有创见性的意见。我们将把大家的智慧和思想进行梳理,并通过中国农资周报、月刊、网站和彩信手机报进行广泛传播。

  第三,此次会议的层次非常高。经过了三个月筹备,邀请到了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华南农大、青岛农大,还有国家化肥质检中心(北京)、国家化肥质检中心(上海)这些单位的专家和教授参会,不仅层次很高,而且能够聚在一起各抒己见,进行开放式的对话,这并不多见。

  第四,地方选得好。新疆是一个好地方,令人向往。西部干旱少雨、地域辽阔,也是水溶肥的主战场。此外,新疆农资集团及所属美丽华酒店,给予论坛细致周到的服务。

  第五,方向很重要。所有代表一路向西,不远千里来到了新疆。让我想起了当时玄奘一千多年前取经的经历。今天的大家和玄奘一样,怀着一个梦想,怀着一个期望到西部取得水溶性肥料发展的真经。前几年,很多专家讲“细节决定成败”。我觉得,细节只能是决定好坏,方向决定成败。当前水溶性肥料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机遇期,节水农业是大势所趋,大家要把握大方向,掌握新技术,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一代一代的积淀才能取得成就。我认为当前是水溶肥发展的最好时期。我们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抓住了发展机遇,找准了方向,这对于在座的企业家来讲尤为重要。中国农资传媒作为市场的瞭望者、行业的参与者,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推动中国水溶肥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农科院区划所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张树清:

  生物滴灌肥符合生态农业需要

  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目前面临着的三大重要问题。

  耕地土壤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沙化、盐碱化、酸化等耕地质量退化严重;土壤重金属、农药、劣质化肥污染严重;土壤普遍缺少有机质、中微量元素;50%以上的氮素损失,磷钾被固定未利用;连茬种植作物,导致土传病害加重;土壤肥力下降,微生物活性差,生产力下降。

  肥料利用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科学施肥普及率低,未做到平衡施肥;重视无机化肥,轻视有机肥;重视氮、磷、钾,轻视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忽视微生物肥料的作用。

  随着高浓化、复合化、专用化、缓效化等肥料生产发展趋势的出现,肥料产品更新得到及时升级,用于灌溉施肥、根外施肥、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液体肥应运而生。

  生物滴灌肥以高活性复合微生物为核心,将有机、无机、微量元素聚合一体,是一种新型复合生物肥料,也是生物型水溶肥料。 它符合生态农业需要,是将化肥与生物肥、有机肥合理复合在一起,相互补充,既发挥化肥的速效性,又体现有机肥的长效性和发挥生物肥的增效性,达到提高肥效、节约资源、平衡施肥的目的。

  其主要功效体现在:首先,可减少铵盐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的沉积;其次,恢复土壤的团粒结构,使作物的生长更加健康,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减少磷酸化合物、铵盐硝酸类化合物对水源的污染;最后,减少化肥的使用,从而节约生产化肥所消耗的大量能源,促进有机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 高祥照:

  农业新形势呼唤发展新肥料产品

  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遇到一些新情况,也给肥料提出了一些新需求。

  首先是天气问题。今年南方是先旱后涝,但我国农业不怕南方旱,就怕北方旱,今年东北没有旱,所以今年东北会有一个好收成。估计受影响面积不会超过10%,而且这一部分完全有机会补回来。

  其次是鼓励灌浇。现在农村劳动力成本增加,农民也要求改善劳动条件。有机肥的使用量下降,化肥使用量上升。江苏一亩水稻的纯氮肥使用量比过去增加了10公斤,这必然导致农业成本增加。浇灌可以大幅降低劳动力成本,理应大力提倡。

  再次就是肥料。从统计数据来看,去年我国化肥使用量达到5400万吨,而且还会逐年增加。现在人们比以前更关心农产品的质量,要求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所以从降低成本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角度,要大力发展配方施肥。

  最后,外资开始关注农业。目前社会上游资不断进入农业领域,这是因为农业利润开始增加。也证实我国农业发展空间很大。

  我认为现在农民也发生着深刻变化。从以前只注重价格到现在更关注品质,开始倾向于购买价格更高的农资产品。并且要求肥料功能的多元化。从过去只要产量,到现在更重视施肥合理化,保苗保墒、节水节肥。

  农业发展对水溶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溶肥是将来肥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在这个道路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滴灌施肥的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设备和肥料,另一个是企业的宣传,宣传增产增收的效果,关键是要让农民接受,这也是中国农业的大布局所在。

  节水农业必然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我国水资源短缺,用于农业的份额在不断下降,已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以往一些农业用水,现在也已经转移到非农产业上,以前农业用水能占到70%-80%,现在大概只有60%。

  节水农业不光是要节约用水,还要科学用水。在这个理念下,我们施肥的理论和方法都需进行深刻变革。节水农业不仅是节约用水,它更应是管理层面上的,是协调土壤和肥料两个因素的核心技术。将来施肥的方向将是灌溉施肥、微灌施肥、喷施等。

  未来肥料的发展,一定要考虑肥料的不同形态,包括一些助剂,这对肥料的使用效果影响很大。虽然灌溉施肥一次性投入较高,但是总体投资少,相对一些其它的灌溉设施,水溶肥料的灌溉设施资金投入还要低一些。

  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重新认识现代农业,用现代的理论和现代的思维方式,重新定位我们农业的发展以及节水农业的发展。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 王 旭:

  肥料立法应当遵循国家整体发展战略

  目前,水溶肥料有四种标准,包括大量元素水溶肥料(NY 1107-2010)、微量元素水溶肥料(NY 1428-2010)、含氨基酸水溶肥料(NY 1429-2010)、含腐植酸水溶肥料(NY 1106-2010),还有正在制订中的中量元素水溶肥料标准。

  今年2月1日实施的《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行业标准,现在已经修订了四次,这个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和销售的,以大量元素氮、磷、钾为主要成分的,添加适量中量元素或微量元素的液体或固体水溶肥料。不适用于已有强制性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肥料产品,如复混肥料(复合肥料)以及仅由化学方法制成的固体肥料。上世纪90年代这种产品大约只有20多个,从2001年到2005年增加到130多个,现在近5年我们发展300多个,今年初就有180个来登记,上升趋势非常明显。

  我国面临一些资源、能源、环境压力,很高兴看到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在研发和探索肥料使用技术。但是,我们也不能无视中小企业,他们可能是未来的生力军。

  我们实际上是在做一些技术层面的立法工作,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从社会经济发展包括从资源、能源的发展战略来考虑,包括一些新原料、新工艺的创新,在这一点上我们确实和国外有差距。希望有实力的企业要把着眼点瞄准新层面的肥料,去开发、去研究。此外,质量检验和安全性评价是一个基础性工作,还要遵循。我国发展基础性肥料要与国际接轨,但一些产品也需做调整,像二次加工产品就要很慎重。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