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农资传媒、中国农科院肥料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水溶性肥料高峰论坛暨观摩展示会”在新疆落下帷幕,中国农科院区划所、肥料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发展中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农大、华南农大等部门、院所的领导、专家,以及全国200多位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此次论坛由《水溶性肥料》化工行业标准的参与起草单位——成都市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农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众德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成禾佳信农资贸易有限公司、北京中农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双龙腐植酸有限公司、内蒙古永业农丰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同协办,可谓盛况空前、亮点频现。
召开适逢机遇期
论坛时间、地点和主题契合了当前发展。时代赋予水肥发展机遇,逐渐向产业化、规模化、复合化转型,这不仅是各项政策的集中释放期,也是科研机构明确研发方向、将多年研究成果向社会开放的最佳时机,同时,更是企业发现商机、寻找市场切入点的关键时期。新疆是最早推广灌溉肥、滴灌肥的地区,近几年取得了突出成就,不仅具有推广经验,同时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此背景下,中国农资传媒及时把握时机举办论坛,促进多方交流与融合。
“我们希望在水肥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媒体能发挥观察家与推动者的作用,为行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查迎新的致辞,让人感受到媒体在行业发展中所发挥的推动作用以及所担当的重大责任。
与会者认为,会议主题则找准了行业的切入点。正如会议联合主办方深圳芭田公司总农艺师段继贤在致辞中所说:“‘产业精英齐聚首,共创水肥新纪元’的主题,正是对我国水肥时代特征的体现。在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举办论坛,必将对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科研媒体集合力
如果说适时举办是会议成功的客观原因,不如说中国农资传媒与中国农科院这样的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共同策划、实施,使成功打造这个高端会议平台成为必然结果。
我国水溶性肥料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更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高峰期。中国农科院区划所王道龙所长认为:“我相信,本届论坛必将全面推进我国水溶肥料行业科技、产业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技术推广、农业从业者对水肥产业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学术、产业、推广的交流与合作。”
此次会议,为行业科学发展奠定了专家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客观基础,增强了中国农资传媒与专家、企业之间的凝聚力。有专家认为,中国农资传媒做了一件“政府不愿意做,科研院所没精力做,企业无法做”的事情。他们认为,专业级媒体作为第三方平台,既具有一定的公信力,也具有专业水准,特别是从第三方视角切入,客观平衡多方力量,也为行业创造了一份难得的和谐气氛。
多项创新迎盛景
中国农资传媒早在两年前就预见了新形势、新局面和新机遇,今天,对会议形式进行了大胆创新尝试。与会者认为,论坛+展会的形式新颖,使会场内外形成互动之势;研讨+考察的方式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议集合了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及经销商各个层面,内容囊括了政策、科研成果、推广思路、营销实战方面的信息,这些大胆创新赢得了与会代表们的一致认同。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会议“举行业智慧、融创新思维”,形成集思广益、百家争鸣之势,对水肥概念释疑、为行业纠偏、为水溶肥的下一步发展营造了一份不可多得的强劲氛围。
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国肥料不能再走“低门槛进入,再经过优胜劣汰”的弯路,水肥市场应该倡导起步规范。专家认为,作为一个成长型产业,如何规范和引导企业转型、缩短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政策扶持和行业督导必不可少。但是,如何才能让有序管理不沦为杂乱无章的“料理”,依然是一个行业问题。希望水溶肥的成长引起更多部门的关注,也希望企业将融入智慧和实践后的感受,进行广泛交流。
我们相信,此次会议必将真正开启一个“水肥时代”的到来。
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 查迎新:
水溶肥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水溶肥行业面临全新机遇,如何实现技术创新,如何与政策结合、借鉴国际经验、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特别是如何寻找切入点,在市场竞争中把握商机,成为广大企业投身水溶肥行业的当务之急。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农资传媒,多年来一直以资讯整合为导向,以提升行业价值为己任,以理性的态度表述中国农资行业的变迁,全面反映全球农资发展态势,深度服务中国农资行业。作为农资行业的风向标,中国农资传媒始终坚持为“三农”鼓与呼,为中国农资行业鼓与呼。近年来,我们长期关注水溶性肥料的进步与发展。我们也希望在水溶肥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能够发挥观察家与推动者的作用,为水溶肥行业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去年我们发起了首届中国水溶性肥料高峰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促使水溶性肥料成为行业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我们举办第二届国际水溶性肥料高峰论坛,也是希望大家能够在这样一次水溶肥产业的盛会上,进行更有深度、有高度的思想、技术交流和切磋,通过集思广益、真诚交流,为水溶肥行业的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 王道龙:
水肥一体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农业大国,现有耕地1.3亿公顷,农田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56%,根据我国节水灌溉发展规划,预计到2030年,我国农业灌溉面积至少应达到 11亿亩以上。在水资源严重紧缺的情况下,灌溉面积的扩大将主要依靠节水灌溉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比常规灌溉节水60%以上,节地5%,节约肥料、种子40%、降低人工费用70%、作物增产30%以上。水溶肥料作为与节水灌溉农业、立体高效栽培、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配套产生的一类新型肥料,符合作物对营养需求的规律,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做到节肥增效、节能环保,是未来肥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我相信,通过本届论坛的召开,必将推进我国节水农业和节肥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全面推进我国水溶性肥料行业科技、产业水平的提升,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和使用技术普及,加快政策法规标准建设。也会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技术推广、农业从业者对水溶性肥料和水溶性肥料产业的重要性认识,起到学术、产业、推广交流与合作,使水溶性肥料成为符合更加科学、环保、节肥增效的新一代肥料。
(本专题照片均由记者周文俊、魏塬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