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四川开元:破译老挝开发钾盐瓶颈的密码

《中国农资》记者 张高科 赵光辉

开元集团在老挝钾肥项目的施工现场。 

  从考察到开发,历时仅3年。

  2008年5月,当四川开元集团董事长赵思俭带着第一批人马进入老挝甘蒙省、沙湾拿吉省的灌木丛林考察老挝钾盐矿时,没有谁对这个在农资行业发展仅仅四年的民营企业充满希望,也没有谁对赵思俭能在老挝开钾取得成功抱有任何幻想,因为,在这个东南亚内陆小国,有太多的经验教训,让太多的人对这里既充满希冀又带有或多或少的争议。

  四川开元集团的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多年来,中国的企业在老挝都遇到了一些困难,开钾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四川开元通过三年埋头苦干,正一一破解老挝开钾之困。

  精诚高效,为突破奠基础

  进入老挝三年,四川开元在老挝开钾到底如何呢?四川开元依靠什么来突破瓶颈呢?记者近日带着疑问进行了探访。盘点四川开元三年寻钾之旅我们不由感慨: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绩,一个足以让业界惊叹的成绩——

  2008年10月,四川开元集团与老挝政府签订195平方公里钾盐矿探矿协议;

  2008年11月,四川开元集团同云南省地质调查局物化探研究院签订合同,于当月开展对老挝钾盐矿和物探找矿勘查调查;

  2009年5月底,完成勘探区的普查工作,证明该区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特大型钾盐矿区,整个勘探区分为三个钾盐成矿区,即北部龙湖矿区、东部文泰矿区、南部广财矿区,普查估算钾盐储量7-8亿吨。普查报告于2009年6月,获老挝政府评审通过;

  2010年2月,完成龙湖矿区西段首采区41.69平方公里的勘探;

  2010年6月获得中国国土资源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通过勘探报告:北部龙湖矿区首采区勘探面积41.69平方公里,获钾盐储量两亿吨以上,整矿区远景储量达7亿吨以上;

  2010年7月,化工部长沙设计院所完成老挝甘蒙龙湖矿区年产50万吨氯化钾项目科研报告。11月,老挝政府通过甘蒙龙湖矿区年产50万吨氯化钾项目可研报告;

  2011年4月,与老挝政府签订首采区41.69平方公里加工开采协议。

  一个精进、诚信的团队,锲而不舍、艰苦高效的开创精神和工作作风,深得老挝政府和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多方助力,为如此神速的工作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川开元在老挝的工作态度和效率,老挝政府前总理波松、常务副总理宋沙瓦以及各部委的领导等多次给予了肯定,他们不仅对开元总部进行考察访问,还深入项目现场指导工作,切切实实关注着项目的进展,对开元高效的工作表示赞赏。与此同时,开元也与项目现场周边的老挝人民和睦相处,许多老挝籍员工加入到开元的团队中,节假日,开元员工与老挝人民共同联欢,正是双方的和睦、友好,使得项目勘察、征地工作得以非常顺利地完成。

  成熟技术,为突破做保障

  据介绍,自2008年10月与老挝政府签订195平方公里钾盐矿探矿协议后,开元集团就投入巨大人力财力,迅速对钾盐矿进行普查、详勘、可研等一系列工作,并最终确定了41.69平方公里的龙湖矿区作为首采区。为了能使钾盐项目按照预期的目标发展,同时面对外界对在老挝开钾的一些质疑,四川开元一方面吸取了在老挝中资企业的经验教训,一方面与合作单位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尽最大力量把开采工艺、尾矿回填、交通运输、成本计算等问题做细做实,达到有据可依、依据可行、行之有效。

  选矿工艺——根据首采区龙湖矿区矿体埋藏浅、矿体厚度大、矿石品位高、可选性能优、开发条件好的特点,四川开元同化工部长沙化工设计研究院,通过反复试验研究、论证,并参访借鉴了国内青海盐湖,国外俄罗斯、德国、白俄罗斯等国家的钾矿开发技术,最后确定的选矿工艺流程。基本流程是:预先分级一段开路破碎,一段闭路磨矿;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二次精选加再浆洗涤,精矿脱水后干燥,尾矿浓缩后过滤脱卤。这一流程的精矿产品KCl≥95%,回收率≥90%。长沙化工设计研究院所使用这套选矿工艺,针对龙湖矿区的钾盐矿是科学合理的,它不同于青海盐湖的晒卤取光卤石再分解的选矿工艺,也不同于加拿大等国深埋矿体靠钻井注高温水体溶矿,抽取盐卤水蒸发结晶选矿的工艺,是完全独立自主的一矿一工艺,只为龙湖钾盐矿设计的选矿工艺流程。

  相信科学,尊重实践,以可重复稳定的成功试验为工艺设计的依据,这是四川开元在选矿工艺确定时所遵循的原则。

  尾矿回填——对于龙湖钾盐矿区这种浅埋深、高品位、易分选的矿石,旱采出矿以后,必将留下一个巨大的采空区。采空区不能有效处理,会带来许多影响环境的后患。四川开元未雨绸缪采用积极、科学、有效的原则,向长沙化工设计研究院、青海盐湖所、山东科大、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学习技术,组建班子,对采空区充填进行反复实验,终于成功地找出了一套经济上合算、技术上可行的采空区充填方案。这一方案既解决了尾矿的堆存难题,提高了环保质量,又把采空区充填密实封闭起来,提高了矿石的回采率,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其充填费每吨不到100元人民币,未来还可能降低至50元人民币以下。

  采矿技术——据了解,龙湖首采区的钾石盐储量丰富,平均厚度5.23米,平均品位27.52%,矿体埋藏深度大都在100-130米范围内,光卤石的平均厚度25米,平均品位超过17%,埋深在120-180米范围内。针对此,四川开元与相关单位根据同行的实际生产情况和实测资料,反复验证推敲,决定用大型机械连续采矿,而不用粗放式人工方式采矿,这种技术成熟,生产流程稳定,而且成本低,每吨原矿采矿成本不到50元。

  成本优势,为突破添砝码

  在海外开钾,投资成本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对此,业内外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在这方面,四川开元没有被外界言论所干扰,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得出了实事求是的投资成本与投资收益预算。应该说这是一个合理的投资,一个实事求是的投资,一个具有无可比拟优势的投资。据了解,四川开元首期50万吨氯化钾项目投资额在1.8亿美元左右,平均每吨氯化钾投资成本为360美元,而同等的项目,国外其他地区,平均每吨氯化钾投资成本会超过1000美元。

  四川开元在老挝的投资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设备成本低。四川开元的设备均从中国国内购买,出口到老挝。由于中国国内钾盐开采与选矿设备价格较其他国家低廉,而且出口到老挝的运输距离较短、运输成本也较低,因此,大大降低了设备采购成本。第二,基础设施齐备,无需投资新建。老挝国内具有丰富的水、电资源,矿区距湄公河7公里,取水方便;距甘蒙省115kV变电站10公里,用电方便,且电价非常便宜;公司矿区交通便利,道路运输投资成本较低。老挝著名的13号公路从矿区东北3公里处通过,北可达万象、中国,南可达越南胡志明市和柬埔寨。沿矿区北上7公里有12号公路可达越南荣市和仁和海港,距离约350公里左右。西渡湄公河至泰国350余公里,是乌汶火车站,该站直通曼谷海港和新加坡。第三,龙湖矿区地势平坦,矿体埋藏浅,大都在100-130米范围内,采运便宜,井巷投资大大减少;第四,土地、人力等成本低,老挝人均占地面积广,地价十分优惠,老挝经济欠发达,人力成本比较低廉,当地雇工人均月工资在100-150美元左右,这两项在世界其他产钾地区,都会数倍甚至十倍于这个标准。

  同时,由于四川开元老挝钾盐项目具有建设投资成本低、钾矿资源品位高、矿体埋藏浅、尾矿充填技术先进等特点,公司在生产成本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采、选矿成本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四川开元在投资的优势已为其突破瓶颈增添了必要的砝码。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大法宝已为四川开元老挝开钾扬起风帆。四川开元董事长赵思俭说:虽然我们也遇到工程强度大、工期紧等困难,但有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四川开元定能肩负起战略重任,破译在老挝开钾发展瓶颈,取得实质性成果,早日让中国海外钾肥之路开花结果。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