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6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成本支撑尿素价格 氮肥出口另有蹊径

《中国农资》记者 张 涛

  在刚刚结束的氮肥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参会代表除了相互交流企业发展规划外,同时还比较关注国际、国内的尿素市场行情走势。在记者的采访中,受访者一致认为:由于前期企业开工率不足,工、农业市场对尿素的需求量加大,近期部分地区拉闸限电,再加上煤价、电价等成本的上涨,成为支撑国内尿素将会平稳运行的有利因素,国内主流出厂价2200元/吨,将会继续支撑下去。

  原料、成本顶起尿素价格

  在会议上,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发布了《关于请求保证化肥生产的报告》,报告中称:从2010年8月15日到12月初,安徽省内化肥企业响应省政府和经信委号召与安排,先后三次限产、停产,共损失3.84亿元,企业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而今年入夏以来,企业原料涨价,供应困难,这种情况下省内供电形势相当严峻,各地供电部门为缓解供电压力,纷纷采取措施,对化肥企业频繁地压电、限电,有的甚至不给任何通知直接拉闸限电,给企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大部分化肥生产企业的用电负荷均被降到正常生产的二分之一,有的甚至降至三分之一,企业连正常的保负荷都不够。

  不止安徽,来自河北、山东、山西的企业也都反映不同程度的电荒,由此带来的停产、减产影响了氮肥企业的正常开工率。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我国5月份氮肥生产企业开工率仅为75.1%,形势相当严峻。但是面对国内的市场需求,以往供大于求的局面开始有所调整,市场杠杆开始发挥作用。自今年春耕过后,国内尿素市场价格一涨再涨,恢复到了保本略有盈利的价位,为国内尿素企业提振了市场信心,但是无奈前段时间南方干旱,用电告急,拉闸限电的局面使得部分企业仍然无法开工。

  四川化工控股集团董事长陈晓军告诉记者,除了电力供应之外,南方部分气头尿素企业仍无无法缓解因为天然气短缺而带来的停产、限产现象,大部分装置均在停工检修状态徘徊,重庆建峰、赤天化等企业都在“气缺”名单之中。

  同样是由于电力不稳,致使煤炭价格和电价均在近期有所上涨,而且后期还有小幅上涨的可能。来山东聊城鲁西化工的参会代表告诉记者,目前山东省内的煤价比之前又有上涨,比去年同期上涨了近300元/吨之多,计划外的采购价格涨幅更高,成本无奈继续上调。同时,电费上涨紧接而来,河北东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治河告诉记者:自6月1日起,全国15个省市的非居民用电均有上调,其中河北涨价1.7分/千瓦时,山东涨价3.6分/千瓦时,平均上调1.67分/千瓦时,但是这种调价还不足以调动电厂发电的积极性。所以面对原料上涨和供应紧张的局面,尿素的价格将会平稳运行,而且能够挺住。

  二元肥出口拉动氮肥供需

  自7月1日开始,国内尿素尿素出口将执行7%的淡季关税,企业出口成本大大降低,尿素出口量有望大幅回升。但是面对眼前的淡季出口,参会的企业代表并无担心,大家认为目前国内市场的价格已经到了理性状态,原料的成本和供应已经成了尿素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对于出口,厂家都抱有一种“不出就不出”的态度。

  虽然尿素出口无利可图,但是聪明的商家变通了概念,自今年以来,二元肥的出口成为国内化肥市场的一大亮点,我国对三元复合肥出口实行高关税,1-9月关税税率为110%,10-12月关税税率为95%,面对如此高的关税,三元复合肥的出口已经被完全堵死。但是相比之下,二元肥的全年出口税率仅为7%,来自江苏阿波罗的一位企业代表表示:出口二元肥成了氮肥出口另一条新路。

  由于近期国际市场磷酸二铵的高价运行,多数化肥进口国家改变了原有的进口策略,减少了磷酸二铵的进口量,改为大量从我国进口氮磷二元肥,而生产二元肥的原料氯化铵成了“香饽饽”,货源骤然变紧。除二元肥的拉动外,当前北方地区玉米用肥也是拉动氮肥价格的主要因素,目前北方地区小麦开始收割,农民种植玉米更倾向于高氮复合肥,而高氮复肥的含氮量基本都在20%以上,复合肥原料对氯化铵的需求也明显增加。所以面对国际市场和国内需求的双重影响,短时期内氯化铵的需求量还将继续增加,不但价格涨幅明显,而且货源难求。氯化铵与尿素同属氮肥,相互作用,氯化铵价格的走高,无疑对尿素市场来说是个利好信息。

  进入6月,市场需求增加,高温带来的尿素企业检修也逐渐增加,再加上限电停电、成本上升等因素的推动,参会代表对近期的尿素市场十分看好,但是近期国家相关部门也在积极研究化肥涨价的背后因素。不排除政策干预所带来的价格回落,同时7月1日低关税期临近,尿素出口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记者观察:让企业活下来

  尿素市场回暖只是暂时,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尿素一旦涨价就意味着其他肥种的水涨船高。无粮不安,化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而眼下的国情又赋予了化肥新的使命,化肥涨则粮食涨,粮食涨将会带动其他产业通胀,所以肥价事关大局。但是,冷观尿素价格,在煤炭、电价、人力等成本涨声一片的同时,尿素价格的回归刚好徘徊在成本线上下,有的企业略有盈利,但也有企业依然赔本赚吆喝,用其它产品来补给尿素的亏空,如何给生产企业鼓劲加油,不伤元气而维持合理价格成了近阶段相关政府机构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在此次峰会上,十余家企业的代表都在会上畅想“十二五”,但在未来的规划中没有几家企业再去发展合成氨,发展最为基础的肥料——尿素,而是调整产品结构,拉伸产业链,貌似这对产能过剩的当下形成了有利格局,但是这样的局势却阻碍了企业对于肥料生产技术的进步与积极性,尿素大国迈向尿素强国的口号也将成为一纸空谈。

  面对肥料涨价,人们彷佛很难接受,但是成本不断上涨,有谁为企业算算成本账。当企业迫于压力减产停产导致市场资源量减少,价格随着供需矛盾的杠杆而翘起时,这样涨价是企业用“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流血所换来的,企业无一逃脱元气大伤的厄运。

  若想肥价低位运行,就要从根抓起,成本的涨价,怎么能靠削低成品价格来找平衡?到头来,只能是厂商农三方都无益可受。

  企业毕竟是企业,需要盈利,需要吃饭,需要活下来。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