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华,曾是合肥市一家农资企业从事产品操作和美术设计的一名员工,她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国画家。因此,在企业三班倒当班的日字里,她也没有放下自己的画笔。因为她有一个梦,为了这个美丽的梦,她要一步一步走下去。从上世纪60年代合肥市少年宫起,王仁华追梦的脚步就开始了。
曾经拜过不少老师学画,又经过自己多年的揣摩。王仁华的仕女图渐渐被合肥市和安徽省国画界的同仁认知。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王仁华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毅然从企业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自费到北京中央美院学习国画理论知识。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王仁华的国画画技有了突飞猛进的飞跃。她的仕女图不但在国内名气大增,而且走出国门,被许多国外的收藏家所亲睐。
后来王仁华获得许多国画大奖。例如:1994年作品《寻风拾遗》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2000年作品《窥探》获“新世纪·中国风情中国画展”金奖;《知白守黑》获“新世纪全国中国画展”银奖;2001年作品《庭院深深》获“二十一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展”银奖;2003年作品《景泰蓝》获“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优秀奖;2004年作品《美眉》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美眉之二》获“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优秀奖、《胭脂》获“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纪念蒋兆和诞辰100周年”银奖;2005年《花非花》获“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代表大会美术特展”铜奖、《似水、似风、似云》获“百家中国金陵画展”金奖;2006年作品《云在青天水在瓶》获“第二届国际双年展提名资格展”优秀奖;2008年作品《暗香浮动》入选“第三届北京国际双年展”, 其中《窥探·小芳》入编《今日中国美术》A卷。
有专家说:“读王仁华的画有读不尽的意蕴,但觉一股清香,非兰非麝,沁人心脾,挥之不去,多以叙事的画图中,莹骨冰肌绝世姿,神艳照人恍若仙。总是处在诱惑人独自沉浸在一种纯净、理想的天地里。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我之色彩。艺术作品对于欣赏者来讲,既是它的一种外化,也是一种特定意义的完成。”
还有专家评论:“艺术,无论是诗还是画,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是景语还是情语,都要以人为中心来刻画,来表现。不朽的艺术作品常常表现了人性中某些根深蒂固的特质。如鲁迅的《阿Q正传》就表现了中国人普遍的国民性(亦有人谓之劣根性)。庐州王仁华女士的作品就体现了国人的戏剧性格。这一点是她颇异于前贤的地方,也是她的过人之处。她的作品既不去捕捉某一个精彩的舞台场景,也不去刻画某一个惊心的故事情节。因此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戏画’。她的眼界不在台前在幕后;她的笔触不在戏剧在生活。她所要表现的不是台前的一招一式、不是戏曲中一颦一笑,而是整个国民的戏剧性格。”
笔者认为,艺术的根本就是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国画艺术也是如此。王仁华就是要通过国画来表现自己对妇女解放思想的追求和对社会真善美的歌颂。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当下有着太多的假丑恶,王仁华就不能放下自己的画笔。如今已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和合肥市美术家协会理事的王仁华还在努力、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