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上海繁华商业的背后,带着“农”字标签的上海市农资公司和许多城市农资企业一样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考验。耕地面积减少、农资市场容量变小等等由城市化引起的问题让许多城市供销社农资企业感到紧迫。
在充满商机的城市里,城市农资是否还有商机,商机又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上海农资利用上农网给出了答案:商机就在于找到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出路。虽然市场化和城市化给城市农资企业带来较大的冲击,但依托供销社的网络打通联系城乡的产业链、降低物流成本、确保食品安全,供销社农资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也能实现自身的突破性发展。
农资下乡入“大户”:网上直供,一键实现
点开上农网(http://city-base.net/),会发现在上海农资实体连锁店所销售的农药、化肥、农膜等产品在上农网也一应俱全,除了价格要比实体店优惠,而且还有团购、秒杀等机遇,网购获得的实惠十分诱人。
去年下半年,上海农资建立了上农网,提起当初建设上农网的基础,上海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总经理戴立根表示,上海是一个典型的“大城市、小郊区”,农资的市场容量在逐渐缩小,但种植规模却在专业合作社或者大户承包的模式下不断扩大,为上海农资推出网上订购农资奠定了基础。上海有300多万亩耕地,粮食种植面积160万亩,蔬菜50多万亩,耕地总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土地流转的速度却非常快,现在上海郊区形成了300多个专业合作社,耕地面积从上百亩到两三千亩不等,可以说大部分的农民都是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没有加入专业合作社的耕地则很多被个体户承包,现在上海郊区各种形式的“大户”非常普遍。
在崇明区的一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社员都是分散购买农资产品,现在通过专业合作社进行特色种植,对农资的要求就比较高,需要社员统一采购。统一采购能提高购买农资产品的议价权,如果和不同的厂家直接谈判,商务费用太高,而上海农资一直是上海农资供应的龙头企业,产品的种类和信誉,社员们都非常认可,所以在上农网推出之前,就直接从上海农资的连锁店拿货。
从实体连锁店到网店,对上海市农资和专业合作社来说,实现了双方共赢。提起上海农资在全国率先搞农资连锁店建设,戴立根颇感自豪,上海市农资从1997年开始建设“农得利”农资连锁店,将其覆盖到上海的所有乡镇,虽然有些地方的农资市场容量很小,但是作为农资流通的主渠道,上海农资还会将连锁店建设到那里。但戴立根直言不讳地指出,虽然连锁店在前期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过高的维护成本让上海农资重新思考运作模式,一个店每年的运营费用至少在8万元,而实体店运营的成本,最终很大一部分还是要转嫁到终端农户身上。上农网模式通过网上直供,至少跨过了区域经销商和基层经销商两个环节,可以较好地控制成本。
“理论上农资成本一般占到农民种植成本的30%左右,通过农资直供可让农民的农资成本降低5%-10%,从而可使农民的种植成本降低3%-5%左右。”戴立根介绍,现在通过上农网,专业合作社的农资采购负责人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进行选购,就能够从上海市农资最近的配送中心仓储中直接拿货,省去了中间环节,也省去了现场采购农资的路费和运输费,从而真正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蔬菜进城上餐桌:安全放心,调控价格
2010年下半年,全国菜价飞涨,让市民苦不堪言,政府也千方百计寻找降低菜价的对策,这个时候,上农网由于能够直接将蔬菜从菜地配送给市民,省去了中间的流通环节。在上海电视台新闻联播中,这被作为一个典型向社会推介,之后又在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进行播出。
在染色馒头、毒生姜、毒豆芽等问题困扰人们生活的时候,上农网又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由于上农网所供应的蔬菜都是利用上农网所提供的优质农资产品进行生产的,从源头进行质量控制,并且有严格的检验程序,自然不用担心供应的蔬菜会有什么问题。目前,人们对上农网的关注,已经从当初的稳定市场价格转移到了保证蔬菜安全方面,希望能够打通从农资供应到蔬菜供应的整个产业链,利用一套统一的管理体制,让市民吃到真正质优价廉的蔬菜。
蔬菜价格居高不下,市民埋怨,菜农也没有高兴,人们抱怨主要的利润都在中间商手中,而流通商则大呼冤枉,蔬菜通常要经过多个环节,流通成本太高。据上海市农资常务副总经理乐键介绍,由于上农网销售的蔬菜直接从专业合作社收购,省去了中间的流通环节,即使加上了分装费用,价格也要比超市低很多。
提起上农网所供应蔬菜的质量,乐健显得很有信心。他告诉记者信心源于上海农资设置了三道“安全阀”:第一道在农资投入,在上农网销售的蔬菜都是采用上海农资销售的农资产品,确保投入品的安全;第二道在蔬菜种植过程,对于为上农网提供蔬菜的专业合作社,上海农资采取入股的方式进行战略投入,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管,确保了生产的安全;第三道在蔬菜成熟之后的检验,上海农资配备了专门的检验人员和检验设备,对每个批次的蔬菜进行检测,确保蔬菜的安全性。
除了对主要的蔬菜产品进行统一种植、统一销售外,上农网还计划为单个蔬菜专业合作社或者蔬菜商提供网上销售的平台。上农网的蔬菜价格将成为蔬菜的指导价格,在让市民得到实惠的同时,也让政府调控蔬菜价格找到抓手。随着越来越多的专业合作社和大户选择在上农网直接销售蔬菜,即便以大幅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销售,但由于省去了中间环节,菜农依然获益丰厚。这将对蔬菜价格的稳定和理性回归起到很大的影响,其主流价格,也将成为政府进行菜价调控的参考。
期待:亟需政策支持,突破物流困局
将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送给农户,将鲜美又安全的蔬菜送到城市餐桌,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需要企业在背后将基础物流工作做得非常扎实,而上海农资将继续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
要保证上农网的快速稳定运转,需要强大的仓储和配送能力做支撑。之所以农村和城市的双向物流一直都较难实现,就在于配送的两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农资,尤其是化肥,运输量非常大,而且相对比较集中,所以需要在区域配送中心建设方面下功夫,并且要配备相应的运输队伍;蔬菜则对保鲜要求非常高,经常需要建设相应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还需要有相应的分装设备对蔬菜进行包装,甚至还需要对某些蔬菜品种进行深加工。因此,不仅需要找到合适的场地,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进行仓储等方面的建设。
要想实现整个仓储物流体系的有序运转,需要构建一套信息化的管理体系。比如对仓库中的农资产品和蔬菜产品信息需要实现信息化管理,对于配送车辆也要能够进行信息化管理,整体来说,需要将物联网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整个仓储物流体系中,从而能够实现整个体系的有序运转。
此外,在网络终端上,如何突破现有网络瓶颈也是一个需要破解的难题。通过电脑上网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些不现实,乐健提出是否可以将电视连网,作为购买的终端,这样就能快速破解难题,但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的推动,通过三网联合破解终端难题。
上农网,一网打开城市农资新思路。上农网无疑将成为供销农资企业突破城市困境的一个样本,将供销社联合城乡的功能不断放大。对于未来,戴立根表示,上海农资将稳扎稳打地搞好基础建设,稳步推进,让上农网这个多方共赢的模式得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