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公司总经理 刘若伟
嘉宾观点:
今年国际市场对二元复合肥的需求很大,一铵和二铵的出口限价限制了磷肥出口的利润,相比之下二元复合肥的利润空间比较大。国内市场劣质复合肥横行,但随着农民用肥观念的改变和厂家、经销商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劣质肥料不会走得太远。
二元复合肥 有望成出口主角
窗口期来临,国内磷复肥企业基本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出口方面,但是出口限价让厂家非常头疼。“目前国内一铵、二铵的销售价格基本和出口限价持平,利润空间不大,更多厂家都将目光放在了二元复合肥的出口方面。”刘若伟告诉记者。根据记者了解,一铵的出口限价为2900元/吨,二铵的出口限价为3400元/吨,而国内目前的一铵主流出厂报价已达到2800-2850元/吨,基本与限价持平,不过限价只限定了品种,并没有限定含量,这也让低含量的一铵、二铵利润空间更大。
相对于有出口限价的磷肥,没有明确限价的二元复合肥有望成为窗口期的主角。刘若伟向记者介绍到:按照目前订单来看,祥云化工在窗口期二元复合肥的出口量在6万吨左右,出口量主要还要看印度方面对出口价格的认可度,如果印度方面能接受目前的报价,出口量还会有所增加。
国内后市有望稳步上扬
国内市场受成本支撑影响,自去年年底以来就一路飙红。除尿素在2个月前有一次下滑波动以外,复合肥、磷肥都是稳步上扬。进入6月,磷矿石、硫磺等原材料价格没有回落的趋势,这就为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国内夏季用肥期也如期而至,玉米、小麦等作物的追肥使得国内需求明显增加,虽然过剩的产能不会让市场上出现缺肥的情况,但是国内需求的增加必将进一步挤压后市的下滑空间。另一方面,磷复肥淡季出口期也在6月1日来临,国际市场需求对国内市场价格也会有所拉动。
农资行业目前处于大洗牌阶段,作为生产商或者经销商,都必须认清行业发展趋势,不然有可能在洗牌阶段被市场所淘汰。农资行业是一个靠多销而获取利润的薄利行业,随着农民购肥、用肥习惯的改变,整个行业也在向多元化、差异化发展。
劣质化肥走不远
劣质化肥这颗毒瘤在我国一直无法根除,丰厚的利润让不法厂商急功近利、偷减含量,并乐此不疲。工商、质监机构的打假力度有待提高,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庇护,劣质化肥有了滋生的温床。农民的用肥观念也相对落后,价格便宜这种蝇头小利让农民糊里糊涂地为劣质化肥埋单,这使得劣质化肥有了广泛的市场。
要根除劣质化肥,政府、厂家、经销商必须联手,政府应加大对劣质化肥的打击力度,普及科学的用肥知识,让劣质化肥没有市场。厂家必须规范行为,首先做到不生产劣质化肥,其次要提升经销商的信心,断绝劣质化肥的销售渠道。而经销商必须加强自律,树立自身形象。“我相信,随着行业的发展,劣质化肥绝对走不远!”刘若伟感慨地说。
媒体链接:
上周长三角地区尿素价格涨4.76%至2200元/吨,二铵价格跌1.49%至3300元/吨,氯化钾涨1.31%至3100元/吨。硫酸涨1.41%至720元/吨,硝酸大涨5.13%至2050元/吨。电荒与旱情预计将持续,同时国外尿素与钾肥上周涨势明显,利好化肥价格上涨。
——《金融界》
截至5月31日,环渤海四港煤炭库存量分别为:秦皇岛港煤炭库存量570.5万吨、国投曹妃甸港煤炭库存量141万吨、京唐港煤炭库存量195万吨、天津港煤炭库存量240万吨,较上周库存量数据相比,环渤海四港煤炭库存量减少50.4万吨,这是4月底大秦线检修后,环渤海四港煤炭库存量首次减少。
——《财讯》
钾肥市场,氯化钾实际成交平淡。连云港地区氯化钾经销商仍惜售,大经销商暂不报价,中小经销商也多持货观望。受惜售情绪推动,港口氛围又略涨,但行情却因成交量不大而持稳。现60%海运白钾主流3230-3250元/吨,红钾数量较少,62%俄白钾前期报3300元/吨。
——《农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