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22日,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保产品推广工作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举办的“水稻杀虫剂应用技术与市场推广交流会”在长沙举办。
本次会议研究、探讨了水稻杀虫剂推广及使用,交流水稻杀虫剂研发、生产和营销的经验和体会,加速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相关话题。
会上,近200位中外业内学者、专家及企业代表一致认为,由于种植面积增加及气候异常变化,国内水稻总体用药量呈上升趋势,占农药使用总量的10%,占农用杀虫剂使用量20%。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具有轻简化防治优势的药剂品种和剂型在市场竞争中或有一席之地。
水稻虫害已连续两年较轻发生,市场整体疲软;农民逐步接受高端产品,其市场份额逐年上升;“洋进国退”趋势明显,市场竞争呈现“诸侯争霸”的格局;缺乏领军产品。
面对目前水稻杀虫剂市场品种众多、用量巨大、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韦志军说:“水稻杀虫剂产品的研发将向省力化、增效型、长效型方向发展。”他表示,产品力、分销力、品牌力将成为企业做好水稻杀虫剂市场的三要素。为此,广西田园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第一,由产品供应商向植保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第二,重点发展高功效省力化产品;第三,推广药肥合一的产品。
近年来,新型环保剂型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等已进入水稻杀虫剂领域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关于水稻杀虫剂环保剂型研究应用现状及未来的趋势的判断,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华乃震告诉记者:“目前水稻杀虫剂产品仍以乳油和可湿粉剂为主,但它们在加工和使用中存在着严重的环保和安全问题。”
他同时强调,防治水稻害虫有许多杀虫药剂可以应用。药剂选择时,不仅需要考虑防治虫害的目标、药剂的毒性、防效、抗药性和成本;也应该考虑到使用药剂沾湿和铺展能力,这是能否发挥药剂药效的重要条件;同时剂型的环保型也应十分重视,这将关系到使用成本、对人的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也是遭受虫害严重侵袭的作物,水稻害虫的发生面积每年都在10亿亩次以上,是我国杀虫剂用量最大的作物水稻杀虫剂应用技术与市场推广。相关数据显示,近几年水稻用药市场将以2.5%的速度增长。其中水稻用除草剂的年均增长率为2.9%、杀菌剂为1.7%,而杀虫剂恰居中间为2.5%,其数值亦正好与整个水稻用药的增长率相仿。
近年来,随着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的禁用、氟虫腈在水稻上的禁用以及吡虫啉抗性的增加,水稻杀虫剂应用技术与市场也发生重大变化。目前登记在水稻上使用防治主要害虫“三螟”及稻飞虱除常规农药品种阿维菌素、毒死蜱、杀虫双、敌敌畏、乙酰甲胺磷及其他们的复配剂外,国内外近几年新开发的一些品种如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噻虫嗪、氰氟虫腙、乙基多杀菌素以及吡蚜酮、氯噻啉、烯啶虫胺等以其高效、环保、性能独特等优势也大量进入水稻杀虫剂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对此,上海农药研究所研究员张一宾认为:“在水稻杀虫剂品种中,一些传统的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将进一步被取代,随着一些对水生物等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药剂如氟虫腈等退出市场,一些高效、安全的杀虫剂品种将在水稻的应用中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