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5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听“碧护妈妈”谈“碧护”

《中国农资》记者 汪 洋 通讯员 孔 娟

  又是一年五月天,记者应邀采访了北京成禾佳信农资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荣娟。正是因为她代理了德国的“碧护”产品,才被业内视为传奇人物,并让她拥有了改变自身、影响同行、带动农业圈的无穷力量。

  成立于2006年的北京成禾佳信农资贸易有限公司,刚开始经营没有找到有特色的产品,经营业绩平平。胡荣娟认真思考了企业的现状和面临的市场状况,她不甘终日忙活却依旧碌碌无为,于是大胆引进了由德国政府资助研发的纯天然植物生长强壮剂——“碧护”,并由此改变了命运。

  据介绍,“碧护”在中国已有9年的推广应用历史。2008年曾被北京奥组委列为残奥会场馆驻地植保用药;2009年,被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列为重点推广产品,在苹果、香蕉、梨、枣、芹菜等作物上进行推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开始在超级稻上推广应用。

  “碧护”到底是什么东西,居然赢得“万千宠爱”于一身?胡荣娟告诉记者,“碧护”是德国科学家依据自然界奇妙的植物化感和生态化学原理,历时30年研究开发的植物源植保产品,内含赤霉素等8种天然植物内源激素、10余种黄酮类催化平衡成分、近20种氨基酸类化合物和10种中微量元素等。国内外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该产品是一种新型复合平衡植物生长强壮剂,能够诱导作物产生抗逆性,提高作物抗低温冻害、抗干旱、防寒露风、防早霜、防病虫害的能力,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

  由于在中国对“碧护”产品的成功经营和推广,胡荣娟被业界戏称为“碧护妈妈”。当记者提到这一话题时,她的脸上不但没有一丝丝高兴,反倒流露出些许的歉意。胡荣娟说:“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做得远远不够,中国市场这么大,我们仅仅是刚刚起步。”她告诉记者,由于单位面积化学农药使用量和使用频率的增加,致使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人畜中毒及化学品药害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影响着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说到这里,她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很多农民朋友饱受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却得不到解决。他们在找我们,他们需要我们!我不是个称职的‘碧护妈妈’,没有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帮助他们。”

  胡荣娟说,去年哈尔滨的全国植保之行让她大开眼界,同时也更让她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今后她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和销售推广更多的“碧护”产品,为中国农业的自然生态发展提供“庇护”。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