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农民开始选购良种的时节。经销商纷纷张贴各种宣传挂图,利用一切手段宣传自己推销的品种,一些种企在各地做的电视广告也是铺天盖地,相关执法部门也站出来向农民介绍选购良种的一般常识:像索要票证、查验种子三证、到信誉好的正规门店购买等等,其实,这些大多是针对良种的真假而言,提醒农民不要购买到假劣种子等。
但真种子、好种子农民使用后是否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呢?从近几年各地的情况来看,大家往往宣传不够,甚至故意误导农民使用了不合适的种子,像因为受地力以及特殊气候条件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同样会给农民造成不必要的减产。因此笔者一再建议,无论经销商在向农民推荐良种、还是农民在自己选购良种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比如水肥条件、地力结构、管理措施等等,据情选择那些真正适合自己的品种,不要盲目跟风。笔者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就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曾有媒体报道: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去年16户农民因购买了山东种子公司生产的叫“大桃王”的棉花种子,但因棉花结桃率极低造成减产。该品种经专家鉴定确认该棉种是山东地区的优质棉种,正是因为不适宜在湖北种植,导致棉花低产。
因此笔者建议,经销商在推销良种过程中,不仅要把好质量关,更重要的是要把好适合关,把要推广的品种和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结合好,也就是说一定不要忽视了品种的适用性,即适用范围。特别是不能仅以品种产量的高低作为衡量是否该推广的标准。在现实中,经销商也时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农民在选购良种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品种产量,他们在选购良种时往往首先要探寻的问题就是,“什么品种好?产量最高?”在这里产量高低成为大家推广品种的首要条件,一些经销商包括一些种企也往往不顾客观条件,故意将产量作为忽悠农民的最大诱饵。
面对农民这种单纯追求产量的不合适做法,经销商应该加以科学的引导,任何高产量品种,如果离开了该品种所需要的水肥、气候、环境等条件往往都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增产甚至还会减产,上文中的案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况且很多品种的高产纪录往往都是在试验田,按照较高的生产标准才能达到的产量,而真正在大田中往往因为难以达到如此的管理水平而导致产量大大缩水。相反,一些适用性广的稳产品种,才是农民取得理想丰收的保证。还有个别经销商在推销品种时,往往还会以利润的高低作为是否推广的筹码,哪个品种赚钱多就推广哪个品种,这种做法更是万万要不得的。
所以说,无论经销商推销什么品种、农民选购什么品种,适合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