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产氯化钾替代进口氯化钾实现工艺突破
上世纪八十年代,文通钾盐集团提出“以国产氯化钾替代进口氯化钾,应用于离子交换法生产硝酸钾、碳酸钾”的研究课题。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攻关,文通钾盐集团硝酸钾、碳酸钾产品在国产原料条件下达到国家优级品与一级品的要求标准。通过投料-交换-蒸发-冷却结晶-固液分离-烘干包装-复分解配套等七个工艺流程,得到了合格的硝酸钾成品,这一技术突破成功为我国硝酸钾生产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工艺道路,使硝酸钾生产出现了新的亮点。
随后,文通钾盐集团又投入到用国产钾替代进口钾生产碳酸钾的试验中并取得成功。形成交换-挥铵-除钠-冷却结晶等四道工艺,生产出合格的碳酸钾成品。集团也成为硝酸钾20万吨/年、碳酸钾15万吨/年、年转化氯化钾35万吨的国内最大的硝酸钾、碳酸钾生产基地,生产成本大幅降低。这项工艺突破为我国硝酸钾、碳酸钾生产企业开创了一条新的采购供应渠道,改写了我国不能用国产氯化钾生产硝酸钾、碳酸钾的历史,结束了长期受制于外的被动局面。
富钾岩石利用技术的突破与产业化
富钾岩石利用技术通过将原料富钾岩石经过破碎磨细后加活化剂等前处理,再经过水热反应,以及干燥、粉碎、造粒、装袋、出厂等后处理,将富钾岩石中的所有矿物质元素整体转化一种钾硅钙多元素的长效缓释矿物肥——钾硅钙微孔矿物肥料,并且无废排放。
5年来,先后在全国25个省市的50多个地区,在不同气候带、不同土壤类型,对40多种农作物开展了广泛的农业试验,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明了这一新型矿物肥料的有效性和普适性。试验表明它具有增产、提高品质、增强作物抗逆能力、修复改良土壤、替代部分常规钾肥等多方面的正面效果。
2011年3月,该技术成果在京举行了鉴定会,项目高度成熟,年产10万吨的标准流水生产线已设计完成,已经建立了生产标准,正在办理肥料登记。目前北京怀柔和河南桐柏两条年产10万吨的标准流水生产线在建设中。根据目前的试验,本产品适合作为改善土壤肥力的底肥施用,每亩地每年施用量以30-60公斤为宜。以1200元/吨的价格计算,每亩地每年的投入在36-72元之间,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