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力开展新兴业务 提速“农资下乡”行动
访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产品及农化服务部经理刘庆胜
《中国农资》记者 张高科

  编者按

  中农控股是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中国平安、国内知名农资企业等联合发起设立的大型股份制公司,公司注册资金12亿元人民币,承接了中农集团化肥业务的整体资产,以化肥相关业务为核心,将发展成为化肥生产、销售、进出口及农化服务一体化的现代企业。

  新产品及农化服务部是中农控股的一个新部门,主要职能是负责肥料新品种的调研、开发和经营工作;负责开发差异化营销方案;负责组织农化服务的研发和标准的制定,并指导公司相关部门的农化服务工作。 

  中农控股当前正大力推广财政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农资下乡”行动,更是给新产品及农化服务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按照中农集团的整体战略和部署,新产品及农化服务部将着力在发展小型合作社、推广新型肥料、为农民提供增产增收方案、实行打包农业等方面做一些有益尝试。

  中农控股以化肥相关业务为核心,承接了中农集团化肥业务的整体资产,是集化肥生产、销售、进出口及农化服务为一体的现代企业。日前,记者从中农控股了解到,该公司最近一年多以来,大力开拓新兴业务,积极配合了财政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农资下乡”行动的试点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中农控股新产品及农化服务部经理刘庆胜告诉记者:“新产品及农化服务部作为中农控股的一个新部门,主要职能是经营差异化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农化服务,比如目前我部大力推广的有机肥、有机-无机肥、生物有机肥、多肽尿素、双酶尿素等系列产品,正是对公司传统化肥产品经营的一个补充和完善,此外我部积极响应中农集团公司号召,执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在基层农村积极推广小型合作社,在构建全新的营销模式、打造综合农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发展小型合作社是实现农资企业与基层网络对接的可行途径

  刘庆胜表示:“小型合作社是差异化的一个营销载体,中农集团过去主要是以做贸易为主,近年来随着公司整体战略的调整和完善,一方面公司继续发挥贸易领域的传统优势,另一方面,中农集团也十分注重抓好基层网络建设和农化服务的推广,发展‘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是公司基于战略层面考量所做的重大选择。”

  刘庆胜告诉记者,与传统的农资流通模式相比,中农控股打造的“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具有如下突出的特点:

  其一,有效地减少了中间环节。改变原来的层层批发环节,在其模式中仅有企业、合作社、农户三级流通环节,大大降低了农资流通成本,从而使农民可以买到相对价廉的农资产品。特别是整个流程,辅以信息化的手段,使得每个环节均为可控,从而保证农民买到的是真正优质高效的农资,避免假冒伪劣农资对农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了农民的经营风险。

  其二,减少过量施肥,使农民科学配方施肥成为可能。现有的小型合作社规划中,通常会建设若干小型配肥站或大型配肥基地和完善的物流配送设施,依据基层合作社农化服务部提供的测土结果,可以“量体裁衣”配置合理的农资产品。这样就能很大程度地避免过度施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环境问题。

  其三,不断延伸产业链,并使打包农业的理念逐渐为农民所接受。中农控股打造的小型合作社不仅仅为农民提供优质价廉的农资产品,而是要使农业产业链中最弱势的群体——农民,成为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其核心是提供增产增收打包方案、实行打包农业。通过科学指导合作社社员施肥、用药、种子选择,并延伸到收割、收购、加工等产业环节,使农民更省心、省力并受益更多,从而切实感受到打包农业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正因为有着以上众多的特点,从某种程度而言,小型合作社模式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实现农资企业与基层网络对接的可行途径。目前中农控股主要在广东、河北、湖北、吉林4个省推广小型合作社。然而,小型合作社模式的发展并非像想象中的那样一帆风顺,刘庆胜经理告诉记者:“结合农化服务,抓基层网络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最大的难度是市场上过去造成的误解和不理解,由于之前市场上很多农资加盟连锁店及农民自发建立起来的合作社,从农资产品的组合到农化服务的配套等方面来看效果都不是很好,更多的只是为了树立形象挂个统一标识的店牌,然后就不管不问了,为农民真正提供差异化产品和优质农化服务的是少之又好,导致农民对小型合作社模式一开始也同样存在排斥情绪和不信任的态度。”

  从2010年刚开始深入开展小型合作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刘庆胜坦言在艰辛摸索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许多基层农民逐渐接受了小型合作社模式并积极参加合作社,目前中农控股在河北、湖北、吉林、广东4个试点省份打造的小型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今后将面向全国进行推广。对于小型合作社模式的未来,刘庆胜充满了信心,他认为小型合作社是建立在国家的农资产业政策和土地流转政策实施的基础上,它为基层经销商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盈利模式,完全是是以基层经销商为伍,而不是与基层经销商抢夺市场,所以定能得到基层经销商的支持,从而不断地得以发展壮大。

  结合农化服务大力推广新型肥料是中农控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近十几年,土壤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比较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东北区域在5%,河南、河北、山东区域有机质含量在0.5%—2%,新疆区域有机质含量在0.5%左右,造成土壤质地变差,土壤板结、耕层变浅、盐化和酸化等一系列农业生产问题,特别是对地表水资源污染严重。中农控股推广新型肥料产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绿色农业是大势所趋,市场呼唤有机、绿色肥料。

  刘庆胜告诉记者:“我们在推广差异化产品上做了一些工作,可以说在有机肥、有机-无机肥、硝酸铵钙等产品的销售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话语权,目前公司和重庆市万植巨丰生态肥业有限公司、山东雪花集团、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几大有机肥厂家都已经建立起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

  一年以来,新产品及农化服务部累计销售化肥近40万吨,其中高端及差异化复合肥28万吨、有机肥、有机-无机肥8万吨、硝酸铵钙、多肽尿素、双酶尿素等近4万吨。

  虽然新型肥料市场发展存在机遇,但目前遇到的问题仍然很多,刘庆胜说:“目前新型肥料市场大多是单打独斗,新型肥料市场主要是缺乏行业统一标准和行业自律,只要提起新型肥料,很多经销商和农民误认为又是在炒概念,所以市场对新型肥料的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但发展新型肥料我们认为是化肥产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此外新型肥料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要高于传统化肥企业,经销商也愿意推广,但刘庆胜经理认为,新型肥料行业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如何进行推广,而是要提供实实在在的农化服务。有些生产企业往往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味地说自己的产品最好,纯粹为了销售产品而辅以质量不高的农化服务,这也衍生出一种“实验田怪象”,那就是所有试验田实验的结果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产品质量比别人的好,因而实际效果并不好,中农控股将力图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并希望通过行业整合和合作,使得整个行业更加规范,从而引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刘庆胜最后表示,希望其所在的新产品及农化服务部能为中农控股的战略调整和快速发展奉献新的力量。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