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5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服务品牌 提升无形价值的最佳路径


  ■ 服务品牌模式访谈

  主持人:《中国农资》记者 王旭波

  访谈嘉宾:(从左至右)

  廊坊绿园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春华

  北京新禾丰农化资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世成

  青岛海力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张文举

  上海汉和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罗培繁

  主持人谈到服务品牌,对经销商来讲就是一个定位的问题,你是想开药店,还是想开医院?因为医院和药店的本质区别就是服务,这一点与农资非常相似。请各位嘉宾谈一下服务品牌的观点。

  杨春华:我公司的行销方案,就是打造服务品牌的一个案例。什么是行销方案?针对乡镇级优秀大客户,我们实行一对一的服务,帮助他们做农化服务和旺季促销,帮助基层店打造自己的品牌。公司对员工有较高的要求,起码营销能力和农化服务能力要做到认真、细致、到位。这样也稳固了我们和终端商的关系。

  市场好、货源紧的时候,保证基层店有充足的货源。形势不好的时候,风险我们帮他承担,提前预测信息。总之做到,让零售商低风险高回报。

  同时,我们为农民提供增产增收方案。我们聘请了6位已经退休的农艺师,组成了专家顾问团,有免费热线电话,并在固安电视台举办了《绿园园地》栏目,解读国家的惠农政策,宣传好的农业技术,还有一些小贴士,提醒农户到什么季节应该做什么。我们把服务做到了农民的心里。

  王世成:我觉得服务型品牌有几个方面的内涵。

  首先,所谓服务型一定要对上下游产生价值,如果没有价值别人就会抛弃你。比如说上游利用你做服务,说明你有价值,如果下游农户或者经销商觉得你没有服务价值,他也会抛弃你。根据农业行业的特点,我们企业体会到的是首先要做好农业技术服务。

  第二点,一定要影响下游经销商加入到技术服务体系当中来。尤其是下游的经销商,这几年的感受是虽然我们地处北京,但最终的落脚点是在全国农业的区域。跟我们合作的经销商,只要对技术的理念能接受,我们就积极地跟他进行合作,大家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共同学习,建立起一个上下游互动的技术服务队伍。作为上游服务下游,下游也会觉得你在某些方面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当然,农业的推广方式大家也知道没有什么新鲜的,无非就是示范、试验、培训、教育。这几点我们能不能做到位,如果能够做到位,我觉得你的技术推广就体现出来价值了。

  主持人什么是服务,可以做一个比喻。怎样把10支笔捆绑起来?需要一根绳子来捆,这个软绳子就是服务,软服务就是硬约束。

  张文举:对于企业来讲,生产企业也好,流通企业也好,可以说没有农化服务不行,但农化服务对于企业来讲是又怕又爱。之所以说爱,把农化服务做好了企业的发展是最快的。之所以说怕,农化服务做起来需要的投入太多。

  具体来讲,要做到五个落地。一,组织落地。目前农资经营都在终端决战,但终端在哪儿,从农化服务角度来讲,目前的操作是把公司的营销网点建在乡镇一级,在最终的村里面建农技服务站,这样的结构更合理,利益分配更有利。二、员工队伍的落地。当地的种田能手、当地的农技人员、企业的农化服务人员以及企业聘任的专家顾问要有机结合。三、信息的落地。目前我们采取的是短信、热线电话以及网络组合式的方法,能够及时地与最终用户形成互动,加强沟通联络。四,物资的落地。五、增值服务的落地。

  罗培繁:按道理来讲,品牌在某些程度上是跟无形价值成正比的,代理商选择厂家的余地很小,大部分我看到的是不和谐。从商业道德来讲,应该是谁付出多,这个品牌谁就享有更多,但从我看到的情况来看,付出更多的是基层代理商,而不是厂家。

  因为存在这些弊病,我们才来谈商业模式怎么创新。我们的代理商、农资经销商可以考虑做自己的品牌,大的经销商可以做产品的品牌,小的经销商可以做服务品牌。我觉得一个品牌要树立起来起码具备几个条件。首先,这个市场足够大,足够大的市场才能有一定的量,量小是没有品牌效应的。其次,做品牌需要很大的广告投入等营销投入,还要建立农技服务部门。把我们的服务品牌做好,反过来就会有很多大公司来找我们合作。第三,业务能力要加强和深化,一个是广度,一个是深度。我见过不少的经销商还在做大的肥料,大化肥不稳定的时候是很被动的,可以经营一些高端的、差异化的、高利润的产品。第四,加强流通能力。我们要健全和优化基层营销网点。最后,在拉动终端消费的同时,要提高消费结构。总的来说,不一定做大做强,我想说小的也是美丽的。

  (本专题照片均为《中国农资》记者张高科摄)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