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市场需要新的理念,新的理念需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来适应新的市场格局。近期,延续着传统品牌的良好口碑,中盐安徽红四方在原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大力研发新产品,一连上市近十种新产品,不但顺应了市场新需求,同时也为企业在日后竞争中得到了与时俱进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时下用肥旺季,当记者来到红四方后,看到的是满车的货物蓄势待发,听到的是仓库告急,货源告急。可以说,中盐红四方瞄准市场,先人一步,打响了今年春耕的第一枪。
记者:陈总,我们在市场上看到了很多中盐红四方的新产品,请您谈谈公司最近关于新产品的一些新思路。
陈勇:目前我们公司还在加大新型肥料的推广,譬如与一些大型科研机构、科研院所共同研发的控释复合肥、复合氮肥、稳定性肥料、抗旱复合肥等等。与此同时,无论是我们的业务人员,还是渠道经销商都在积极转变思路,开始新的销售模式。目前来看,这些新型肥料的销量和利润都实现了双丰收,是实现产业竞争、增加利润的关键。今年春耕期间北方大旱,我们四年前开始推广的抗旱复合肥在今年市场一蹶不振的前提下实现了价格坚挺,销量猛增,供不应求。
今年第一季度,红四方的所有产品无论是产量还是销量都实现了双突破,比去年同期实现了增长,特别是刚才提到的高氮复合肥、抗旱复合肥在山东、河南都供不应求。
记者:除了新型肥料的研发与推广,公司近期还有哪些计划?比如我们在东北市场看到你们的BB肥,是否也是我们公司发展的战略之一?
陈勇:最近,我们也在关注东北的“一炮轰”事件,我认为这种高氮复合肥的施用是非常科学的,比之前一味的施用磷酸二铵要经济、实惠,这也是我们继新型肥料之后抓的第二个关键点,就是BB肥市场的发展。东北的BB肥市场发展很快,农民的施肥习惯已经进入新一轮的转变,我们不能用以往的视角去看待目前的化肥市场。所以,我们公司在积极发展新型肥料的同时,也在对掺混复合肥、有机无机复合肥进行市场运作。目前,公司销售量的五分之一都是公司研发的新产品。复合氮肥是从新型肥料的角度出发,在以氮肥为基础的情况下增加微量元素,是吻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自今年初推出后产品产销两旺。
我预测国内未来几年的肥料结构将会发生巨大变化,最近无论是专家还是厂家都在推广水溶性肥料,一方面通过创新使施肥结构得到改进,同时,也让厂家与流通商在利润上得到有力的支撑。
记者:既然您提到了水溶性肥料?那您怎么看待水溶性肥?
陈勇:水溶性肥将会在以后的农业中大有作为,可以和农药一起以喷施、滴灌的形式共同解决土壤养分的问题,与大田肥料相比,未来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从经营的角度看,新型肥料相比过去传统的肥料能够满足企业与渠道流通商对于利润的保障,而且水溶性肥料完全可以得到农民的认可。
所以,红四方在借助传统品牌口碑的同时,寻求企业盈利的新亮点,将会在新型肥料上加大科研、开发和推广的力度。现在的比例是20%,以后将会占据到30%以上,甚至更多。
记者:在新思路、新市场、新肥料的情况下,红四方的新厂区建设情况如何?何时新厂区投入生产?
陈勇:今年可以说是新旧厂区的替换年,也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年,预计今年年底新、旧厂产能替换将会结束。现在新厂区的40万吨装置已经开始投产,无论是原料供应还是产品包装,新厂均为自动化,尽量减少对劳动力的依靠,这也意味着我们的生产成本会大幅降低。同时,产能也在扩大,预计扩大后的产能达到130万吨左右,过去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应该会得到缓解。而在品牌建设上,我们也提出以“红四方”品牌为主体,以“奔小康”、“海伟事”、“禾家欢”品牌为补充,打造一主三辅的品牌体系,来打造红四方系列产品市场。其中“红四方”以传统肥料为主,“海伟事”主打控释、缓释复合肥,包括我们的抗旱肥、测土配方肥,“奔小康”是我们差异化的品牌,这样的品牌操作有利于提高我们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记者:您主管销售,在您日常工作中对于推广新产品,有什么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您怎么看现在的农资市场?
陈勇:渠道对于我们肥料的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肥料再好,不能得到渠道的认可也是不行的。比如市场上有一款新型农药产品,无论是环保角度还是经济效益上可用价值都非常高,但是由于利润非常低,流通商并没有积极推广,所以渠道在肥料推广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国内的流通商自金融危机后逐渐认识到了传统肥料在经营利润上无利可图,比如今年,原料在涨,粮价也在涨,但是在春耕季节看不到肥料上涨的迹象,各个品种反而都在降价,导致了农资市场涨价心理越迫切,市场越发没有信心,再加上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可以说国内的农资市场日渐低迷,迫使生产企业和流通环节积极寻找新思路,开发新产品。
现在农资信息传递的速度相比以前要快很多,只要出现一条消极信息都会对市场造成不良的影响。在2008年以前,信息传递是以一级一级的形式出现,由于信息的不通畅会造成局部地区价格额差异化,而现在不管是厂家还是大型流通商,就连农民和种植大户都会有我们农资信息的手机报,信息传播的加快致使化肥价格想涨涨不上去,想跌却非常容易。简单地说,“看涨”或者“看跌”的词汇对于市场变化起到重大的影响。而在实际操作上,一些规模小、生产经营不正规的产品对大型企业的冲击非常大,特别是在市场低迷的状态下,大型企业为了保证品质在价格上没有优势时,小企业的偷工减料与违规操作搅乱了正常的市场,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都存在,需要得到我们的关注。最近我们也在和肥料销售地的工商质监部门相互配合,联手打击这种违法行为。
未来3—5年是我国新型肥料突飞猛进的时候,同时也是给造假企业创造利润的时代。
记者:您对国内未来的农资市场怎么判断?
陈勇:最近的一个热点是肥料价格的上涨将粮价上涨的利润给吃掉了,我却觉得肥料价格确有上涨,但是我们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并没有得到什么利润,比如最近几年的粮价翻番,但是2005年尿素的价格和现在尿素的价格基本持平,可是煤炭和人力的成本却在猛涨,所以说化肥涨价的利润都被原料吃掉了,没有哪个正规的企业的日子好过,所以还是我刚才说过的,搞肥料创新、搞差异化、搞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