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云天化是由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吉林升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兴建的国有控股企业,在吉林省长岭县征地80万平方米,建设百万吨复混肥生产基地、百万吨粮食仓储贸易基地、现代物流中心三大项目。年产复混肥100万吨,粮食仓储物流100万吨,铁路物流运输每年吞吐600万吨。作为企业营销工作的统领者,张喜凭借几十年的行业经历和洞察力时刻关注着东北农资市场的变化。2011年,是继金融危机后国内农资市场回暖的又一年,作为全国农资市场的风向标,今年的东北市场又有何新变化?
“今年东北农民在春耕选肥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炮轰’的施肥方式越来越受到农民的认可和接受,原本十年前就出现的‘一炮轰’产品在今年的市场上用量比例达到最大,在局部地区已占到所有复合肥销量的一半或一半以上。”
“BB肥,大有作为”
2011年4月,东北农资市场已经解冻,国内大型肥料生产企业的负责人都“盘旋”在这片黑土地上,而当地的经销商早已在摩拳擦掌过后,开始深入基层第一线。
张喜断定:今年东北的二铵不再一枝独秀,尿素的销量也会大幅下降,原因出在BB肥上。东北农民的诙谐幽默将它形象地称为“一炮轰”,即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按照作物特性配比所生产的一次施入性BB肥。近些年,由于大颗粒尿素和缓释尿素的发展,其缓释性减少了追肥环节,省时、省力、省钱的优势受到农民的认可和追捧。同时,这种施肥新方式的出现,悄然间给东北农资市场的格局带来了变化。
“东北农民在今年春耕选肥时发生了很大变化,‘一炮轰’的施肥方式越来越受到农民的认可和接受,原本十年前就出现的‘一炮轰’产品在今年在市场上用量比例达到最大,在局部地区已占到所有复合肥销量的一半或一半以上,而且施用范围越来越广,以前‘一炮轰’只在京哈线的黄金玉米带使用,现在辽源、松原地区也有扩大的趋势。”张喜仔细分析着目前BB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高氮和高磷BB肥上,目前市面上的高氮复合肥一旦深施到地面以下7-8公分后,大颗粒或缓释尿素里氮的养分释放缓慢、均匀,而且养分流失得比较少,植物养分吸收的利用率比较高,所以施用“一炮轰”后不用再追肥。农民采取“一炮轰”的施肥方式节省了时间、体力,农民普遍感觉这样的方式更经济实惠。
在张喜的眼中,高磷BB肥的出现,打破了磷酸二铵的优势,不再是一枝独秀。“23%、28%磷含量的BB肥完全可以满足豆类和水稻的营养需求,而且现在的种子质量非常高,基本都是一粒一株,拌上除草剂,在作物成长期间连草都不用锄,再加上‘一炮轰’,家里有个劳动力就可以把地里的活都干完了。”张喜也对“一炮轰”的施肥方式非常看好。
“必须转变旧观念”
目光远眺,张喜从小小的BB肥身上看到了大视野:危机在于农民认可了BB肥,这就意味着过去单纯施用尿素或者追肥的习惯将会改变,尿素需求的减少对于厂家而言是不利影响,特别是受国内产能过剩、出口政策影响的当下,用量的减少必定会给国内尿素市场雪上加霜。但是,BB肥只是化肥产品的二次加工,危机之后的厂家需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所以BB肥也是尿素生产厂家的机遇。
所以说,“一炮轰”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不只是生产者需要调整思路,流通商也同样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吉林云天化作为吉林省内较大的化肥流通商,张喜坦言以后不能再用过去的老数字去衡量和操作现在的市场。比如过去吉林对于尿素的需求是120万吨,“一炮轰”的出现很可能使这种需求减少10万、20万吨,甚至更多,但是尿素以养分含量的形式转嫁到BB肥身上,总养分需求没变,只是在计算方法上发生了变化,所以今后商家在单纯操作尿素上必须转变观念,摒弃过去的老数据,面对现在的新形势。
黑土地上在悄然地发生变化
“现在的农民幸福啊,买肥的时候经销商给他们送到田间地头,收获的时候粮食经销商到地里或农民家收粮食,农民现在种地就是傻瓜种法,懒人操作”,张喜从农资经营服务的角度分析着当前农民的种粮状况。春耕前期,农民隔三差五到当地化肥门市观察,当看到大量化肥摆放在门口或仓库里的时候,农民继续观望。什么时候看到化肥见少,农民才开始各处询价,打算买肥。农民买肥不着急,首先是货源充足、品种齐全,不管是种水稻还是种大豆,完全能满足农民需求,当地的农资公司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种植结构配套不同品种的肥料;其次,越是临近春耕,购肥价格越低,而且随着经销商服务意识的提高,农资公司的网络延伸到了乡镇,只要打个电话经销商就能将化肥送到田间地头,不用从仓库里再运到地头这样繁琐的流程了,而且在收获季节,粮食经销商直接到农民家里收粮食,所以农民种地、收获已经不再是件“累差事”。
由于这样的购买格局,农民迟迟不买肥,直接致使东北地区化肥市场启动速度比往年较慢,而且启动规模比较平缓,不再像往年那样出现购肥小高潮。吉林地区春耕时间基本要在4月15日以后,水稻插秧在5月15日左右,北部地区会更晚些。
目前,吉林省内多数经销商手里的存货没有动,各级流通商的仓储时间过长,导致资金损耗高、周转困难。现在化肥利润减少、风险加大,在储销之间存在严重倒挂的现象。张喜认为:面对目前的化肥产能过剩和流通体系放宽的局面,以后国内的肥市格局将会改变,厂商一体化的趋势加大,各种肥料协会、组织的职能增强,以更好地节省资源、调控市场和整顿秩序。
相对于以上特点,肥市门槛低、大量假劣肥料充斥市场,搅乱肥市正常运作,也是正规操作化肥生产和流通环节的难题。
“成败就在几十天”
“辛辛苦苦大半年,成败就在几十天”,张喜总结着东北农资人共有的心声。分析近两年的化肥市场,化肥产能过剩、淡储与出口等因素影响着化肥市场。流通环节之前是赚物流与信息不及时、不对称的钱,而现在信息的及时、物流的完善与铁路提速导致各地用肥没有缺口,而且价格透明度越来越高。
不仅如此,“海拉尔80万吨尿素新产能的投产、大唐30万吨尿素的开车、赤峰国电50万吨尿素的投产,加起来共有160万吨的新产能,这对东北尿素市场的格局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据张喜介绍,由于资源、地域、工艺、运输成本的优势,今年新增160万吨的尿素新产能必将会对东北的市场格局产生影响。
所以,2011年的春耕,无论是BB肥还是农民购买格局的转变,到新增产能的出现,都会对今后东北的农资市场的变化起到重要的转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