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由湖北洋丰集团和中国农业大学联手打造的全国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网络在吉林省农安县潘家岭村举行了首站启动仪式。农安县2000亩示范田开始采用新技术模式施肥管理,为正值春耕关键时期的玉米种植户送来了一场“及时雨”。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组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江荣凤,新洋丰肥业副总经理郭圣涛以及吉林农业大学、省土肥站、农安县农技推广部门的专家领导一同与会。
据了解,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运用高产高效的资源管理技术,探索并创建政府测土、专家配方、企业供肥的新方向,实现“测、配、产、供、施”联合推动的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新模式,深度推动该项工作开展,实现农业大范围均衡增产。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自2005年开始推进以来,到目前主要是在以土肥部门测土、专家配方、发放施肥卡、农民自选肥料这样一个比较松散的机制下运行,农民在选配肥料、田间管理等环节仍存在盲区。
去年10月27日,洋丰集团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达成了校企强强联合的协议,决定合作成立新型肥料研发中心。该中心是一个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它以打造国家级的新型肥料研发平台为宗旨,研究肥料产业发展方向,研发贴近农业需求的新型肥料产品,并承担全国配方肥试验示范网络的建立、新型肥料的开发、技术推广等职能,同时联合培养人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推动我国肥料产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事,一头挑着国家利益——让农业增产,一头挑着农民利益——让农民增收并节省肥料投入,忠实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新洋丰肥业副总经理郭圣涛表示,此次联手打造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网络,将以测土配方的数据为基础,根据各地不同土壤质地、不同作物,联手试验示范点所在省区农业大学和土肥站专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区域性较大的有代表性的肥料配方,最终实现土壤测试→配方制定→肥料生产→指导科学施用→测产总结→建立数据库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的研发模式。
潘家岭村示范户齐方苗目前承包了4公顷大田,往年都是按照1公顷地800-1000斤施肥,今年应用新技术,1公顷地施肥量降至600-700斤。
“随着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网络的建立,有望形成一套融测土配方施肥与高产高效创建相结合的技术推广模式。”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组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江荣凤告诉记者:“政府、高校、企业三方联手,政府测土、专家配方、企业供肥、联合推动,将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物化,更具针对性,便于农民操作。与之同时推广的综合配套体系也将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带来最切实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