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交流出“新” 博弈出“彩”(下)


  加拿大福布斯&曼哈顿农业集团总经理 Alan Pickett
  美国Simplot公司高级农技分析师 Terry Tindall
  北京雷力农用化学有限公司   国际工业品营销中心总经理   黄志峰

  钾矿开发应走出亚洲

  目前,亚洲化肥生产量占本地化肥需求量的75%。估计2010年亚洲氮肥产量占消费量的95%,磷肥占消费量的55%,而钾肥产量仅占需求量的18%,即亚洲需要进口82%的钾肥。根据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FAO)的数据,亚洲化肥消费量与全球水平相比较低,只有韩国和日本平均消费量较高,每公顷施肥量分别达到700多千克(折纯)和400多千克,而韩国钾肥施用量也远高于其他亚洲国家,达到每公顷200千克。

  近年来,磷肥和钾肥的价格大幅上涨,因此刺激了全球新增磷矿和钾矿项目。在亚洲,钾肥产能共400万吨,其中,盐湖集团产能达到240万吨。除了中国在青海和新疆的氯化钾和硫酸钾生产项目以外,蒙古、印度、泰国和老挝还有近10个在建钾矿开发项目。目前亚洲磷矿开发产能为8100万吨,其中,中国产能为7500万吨。

  目前亚洲化肥需求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我们建议亚洲投资者走出亚洲,特别是在亚洲以外开发钾矿。但是通常开发钾矿和钾肥业务需要巨额成本,因此,对投资者来说,低浓度钾矿应该是投资的较好方式,低浓度钾矿将为化肥行业提供巨大的扩产空间。

 

  提高肥料利用率依靠有机肥

  化肥的最佳管理实施方案是利用合适的资源,以合适的效率,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施肥,要投入原料或技术以达到增产和保护土壤的最大效率。现在,农民耕种更需要提高肥料利用率,首先,尽量减少养分流失造成的环境污染;其次,尽量增加种植带来的利润;第三,化肥价格不断上涨;第四,养分资源非常有限。

  磷元素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循环方式为:磷元素通过残留植物回到土壤,由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一部分向作物释放养分,另一部分流入地下水,在地下水中形成有机磷复肥,并含有钙、铁、铝、锰等微量元素,富有磷和其他微量元素的水少部分渗透到植物根系;同时,在设备施肥的同时,20%-30%被植物根系直接吸收,另外70%-80%进入地下水。

  对此,一些产品,例如有机质酸可以提高磷的利用率,有机质酸的提取是根据产品的不同成分而各异,但是无论是液体还是固体产品,都能达到效果。其中,腐植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产品,现在有大量试验证明,与磷肥混合施用腐植酸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方式是添加缓蚀剂或者稳定剂,从而控制生物变化和环境变化过程,来提高利用率;从几天到几周的时间内在特定的周期时间内提供特定的养分。这包括:不包衣的缓释肥,通过减缓释放来保护氮元素;以及由化学物质的分解来决定释放养分的速率,一旦化学成分被分解,氮元素可以不受控制地释放,参与到生物变化和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此外,还有包衣可溶性肥料(根据包衣的生物氧化速度决定氮的释放)和聚合物包衣肥料(根据化学包衣的化学性质、薄厚度和温度决定释放速度)。

 

     海藻植物营养剂有机农业不可或缺的投入品

  近年来,国际特殊肥料行业海藻类植物营养剂受到各类肥料生产商和使用者的欢迎,表现异常活跃。一些肥料生产的跨国企业,以及大型可溶性肥料国际生产商,均增设了海藻类叶面肥生产线。一些巨型化工公司也着手海藻类产品业务,海藻营养剂正以它特有的功效,进入国际植物营养领域的主流市场。 最近资料显示,还有用绿藻和红藻开发植物营养剂的报道。

  随着海藻植物营养剂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国对该类产品的管理也越来越严格,有的国家以有机肥料登记,有的国家以植物保护剂登记,有的国家以特殊肥料登记。

  由于有机农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海藻及其提取物制品已成为有机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投入品,得到了多个国际组织和相关机构的认可。欧盟IMO、ECOCERT、北美OMRI、日本JAS标准和中国有机食品技术规范明确提出,允许海藻制品在有机农业生产中作为土壤培肥和作物营养剂使用。

  海藻植物营养剂的发展前景广阔:

  1.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海藻植物营养剂是世界公认的植物调节剂。在恶劣的环境下,会引导作物产生保护体系。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作物正常的产量方面已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措施。

  2.低碳减排施肥模式,减少污染,高产优质。相关企业在经过海藻植物营养剂的大量田间试验、大面积推广应用,以及多项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海藻植物营养的作物全程解决方案”,即以海藻植物营养为核心的作物全程营养套餐。与常规施肥方式相比,节省化肥的使用量达20%-30%,节省农药10%-20%。同时,农产品品质提高,效益增加。

  3.运用生物技术手段研究,机理明确,功效精准。产业化开发,进入植物营养领域主流市场。

  首先,建立健全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发展。目前,中国海藻植物营养剂类产品只有一个行业标准,即“含海藻酸的可溶性肥料”标准,而对含海藻生物活性物质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以及海藻植物生长调节剂均没有标准。雷力正在协同有关机构组织建立行业标准,以规范产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其次,建立海藻植物营养剂产业生态系统,形成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产业联盟。一个新型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业内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推广部门,以及产品的分销商能明确自身的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一个以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为上游,产业化生产开发为中游,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价值的推广营销体系为下游的生态系统。系统内的每个成员相互依托,协同发展。业界的每个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塑造,实现海藻植物营养产业化的社会责任。

  第三,全球视野,资源整合,做大做强海藻植物营养剂产业。海藻作为重要的海洋资源对全球气候的变化、海水的净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环境的污染,海水的富营养化,海藻的生长速度越来越快。比如,2008年奥运前夕,北京奥运帆船项目比赛城市青岛就爆发了海藻浒苔,其生长速度最高一天可达30多厘米。而陆生资源的日益匮乏,使海藻类的综合开发利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海藻植物营养剂的产业化发展,可使流失于大海的营养回归陆地,是海藻类综合利用,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被专家称为是运用现代高科技生物手段“点草成金”的产业,它的发展要有区别于基础制造业,应为科技创新引领资源整合为先,做大做强为本。

  经历了十八年的发展,中国打破了“亚洲不能生产海藻肥”的神话,以国际通行的质量标准,以创新型的海藻植物营养全系列产品,以丰富的海藻资源,正在成为全世界瞩目的全球海藻植物营养剂制造基地和创新基地,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本版文字和图片由本报记者张番、张高科整理和拍摄。)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