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一词,老版“现汉”、辞海落不上户口,眼下却无比泛滥。站了多年大学讲台的,被命名为资深教授;网上呆得日子久了,称之为资深网虫。同理,咱在公司里工作了好些年头,就自诩为资深员工吧。资深,不一定功勋卓著、英名远扬,但多吃些咸盐多做些差事,则是铁定的。2011年来了,全世界都长一岁,资深员工也不例外。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雄浑而又绵长,思绪跟着激荡悠远,牵扯出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关于我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这是我们生存的大背景。论年龄与企业相仿,上世纪50年代大建设的黄金时期,我们呱呱坠地,红四方旗下的氯碱、江淮、四方先后诞生。合肥化工框架构成。论履历与企业相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有民谣唱:“长身体时没饭吃,学知识了没学上,找工作了去下乡,有了工作遭下岗”,描绘了我们的经历。这一代人大都积贫积弱,只顾“学工学农学军,批判资产阶级”。组织召唤,行色匆匆地从田间、部队、家门(待业),进厂,成为厂矿新学员。
关键词:我们努力地证明。虽然积贫积弱,但我们不轻言放弃,重新拾起化学分子式、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电大、夜大、职大,边工作边提升,逐渐走上了管理岗位,成为企业的骨干。企业整顿、创建无泄漏工厂、清洁文明工厂、六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一项项重大的管理活动都闪耀着我们的身影。尤其值得自豪与铭记的是,我们全程参与了企业的改制改革和战略整合。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紧紧抓住了历史机遇,实现了合肥化工里程碑意义的伟大转折!数家企业终于汇聚到中盐的麾下,地方军升格为国家队。我们“承接转移”,属过渡的一代,也许没有创业者伟大,没有后来者辉煌,但是我们瓷实坦然。意义在于过程,幸福在于细节,“撇开过程而只在结局中寻找意义的人,找到的只是虚无。”
关键词:我们将完成。时间不会流逝,流逝的是我们,我们一次次被折旧。从人才结构上讲,我们的多数不再是主力军,但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继续在老区的生产经营、新区创业建设上奋斗,一如既往地燃烧自己,却更多了平和从容的心态,更加扎实的风格,默默做好本职工作,把人生上半场的句号画圆。也许,中盐红四方新区建成之日,老区完成使命之时,就是我们这代人浓墨重彩的收官。但并不遗憾,因为我们幸福地担当了企业成长进步的参与者与见证人。
“草色遥看近却无”。纵观企业已从零星的田块变成了蔚为壮观的厂房,郁郁葱葱。细细想,绿源无不来自“近却无”的每一位员工,特别来自资深员工,来自经年累月的付出与积累,来自润物细无声的点滴之功。我们的绝大多数注定无缘公司的大事记、进入不了厂志厂史,只是普普通通的一群。“一生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看似渺小然而并非卑微的伟大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