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寻“海”之旅(一)
访庆丰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曹利铭

  把一滴水放进大海,它就永不枯竭了。如果把农资喻为一滴水,那么,它的“大海”是什么?是“三农”!只有把农资放进“三农”的大链条中,理顺三农发展的关系,找到了大农业的发展出路,农资经营这个小环节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曹利铭

  2008年,年仅34岁的曹利铭在黑龙江省供销社的指任下,出任庆丰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作为庆丰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任总经理曹经权的儿子,这是一次特殊的继承,因为庆丰是社有企业,公司领导干部的委任是由省社决定的。

  “我们之所以在众多优秀的候选人中,最终选定了曹利铭,是因为我们看好利铭的经历和魄力。别看利铭年轻,他的工作经历很丰富,既有国企背景,也有管理民营企业的经验。他17岁就进了农资公司,管计划、催发运……工作7年后,他毅然放弃稳定的工作,自己创业,开办丰华农资。几年间,他克服重重困难,把一个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从2005年开始,利铭年年都被评为‘黑龙江省经济风云人物’,他的企业也被评为黑龙江省‘最具成长潜力的企业’。”黑龙江省供销社副主任、庆丰集团董事长张永埔对记者说,“说实话,利铭出任庆丰的总经理,我们只是给了他一个更大的舞台,要论轻松、论收入,远比不上以前。他的丰华一年赚个两三千万元很容易。”

  转眼三年过去了,省社对当初的选择如何看?对曹利铭又是如何评价呢?“实践证明,我们认为省社的选择没错!”张永埔笑着对记者说,“这位外表谦和内敛的属虎的年轻人,内心却蕴藏着一份‘虎气’。他的到来,为庆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精神内质,将庆丰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记者近日采访了这位少帅,感受这位少帅的英姿,言谈间,他把庆丰这三年的发展,喻为农资企业的寻“海”之旅。

  东北虎时代:从大农资到大农业

  在东北大地,“庆丰”毫无疑问是个让人敬重的公司。从1992年注册成立至今,经过近20年的奋力拼搏,如今的庆丰已由当年不足70万元的小公司发展成为总资产47亿元、年营业额53亿元的集团化公司。

  一个成功的农资流通企业当然离不开许多常规的元素: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对资金的娴熟运用、对网络的有力掌控,以及对诚信品质的不断修炼……

  而庆丰,令人瞩目的还有几点:第一,整合资源,从竞到合。2008年以来,庆丰对东北乃至中国北方优秀网络的整合并购,让单打独斗的个体商户联合起来,共同作战,不仅改写了“由竞到合”的商业文化,而且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商业版图;第二,上下贯通,打通产业链。首先,在上游,庆丰与上游资源联合,如参股晋煤集团,建设百万吨氮肥项目,从而掌控资源,提升行业影响力;对下游,利用东北大粮仓的优势,延伸产业链,其旗下的克山昆丰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试点成功的“克山模式”,实现了农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农民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有效对接,大力提高了农业产业链的运营效率,开创了崭新的农贸分销模式;第三,顺应时代,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成功实现了由农资集团向农业集团的“华丽转身”,破解了中国的“三农”难题,推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让农民活得更有尊严,同时为业内同行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农资经营思维……

  黑龙江省供销社副主任、庆丰集团董事长张永埔对记者说:“庆丰轰轰烈烈的事业,离不开两个人:这就是庆丰集团的副董事长(前总经理)曹经权和现任总经理曹利铭。如果说父亲曹经权从1992年庆丰公司成立到2008年离任总经理一职这一期间,代表了庆丰农资‘开天辟地’的‘拓荒牛’时代的话,那么作为儿子的曹利铭接任的这三年则开启了另一个时代:‘气吞山河’的‘东北虎’时代……”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