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以渠道运营兴天下的时代里,各个行业都在注入、推进渠道化机制建设,农资行业也不例外。
一直以来,农资界存有这样一种争论,是“产品为王”还是“渠道为王”?众多行业高手给出的答案各不相同。而锦绣千村农资连锁(北京)有限公司在长期探索中则发现,在产品为市场主导的时候,渠道则更重要。
自2005年以来,锦绣千村尽心打造“千村植保”连锁品牌,他们通过独特的运营模式在不断创新和提升中诠释了专业渠道运营商这一概念,不仅让农民从中受益,而且让经销商和生产厂家赢得了发展机遇。锦绣千村究竟是如何诠释专业渠道运营商,又是如何实践的呢?近日,记者采访了锦绣千村农资连锁(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春波。
诠释一:解决农民买难问题
《中国农资》记者:锦绣千村做农资连锁的初衷是什么?作为国内第一家将“农民”作为服务核心构建连锁网络的全国农资连锁企业,在为农服务的方式和行动上,通过进行哪些工作来实现呢?
吴春波:当初做连锁是从解决农民买难考虑的。当时农资市场真、假货混杂,坑农害农事件频出,农民很难买到放心农资,而通过连锁可以净化农资市场。于是,2005年,锦绣千村组建的团队以江苏连云港作为起点,从农药直营开始探索,在国内鱼龙混杂的农资连锁行业中打造出独树一帜的渠道运营模式。
农民是实现整个农资销售的最后一环,也是农资经销商和零售商针对的最终群体,只有农民购买到放心农资,整个上游活动才有意义。千村在村级建立直营店,在乡镇建立加盟店。了解了农民就意味着抓住了需求,而抓住了需求就拉动了消费与市场。
“千村植保”连锁模式在运作过程中,始终将“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作为工作重心,通过一系列的服务方式来树立千村植保品牌在农民心目中“诚信、可依赖、靠得住”的品牌形象。比如科技下乡、专家坐诊、田间指导、农事语音呼叫等服务方式,直接将免费实用的农业技术知识送到农民的手中。同时,保证“千村植保”连锁店销售的农资产品质优价廉,在销售和售后两方面建立起农民的消费信任。
诠释二:解决经销商发展难题
《中国农资》记者:据了解,通过短短5年的发展,目前,已在全国12个省的市场建立了900多家直营店、2100多家加盟店, 锦绣千村缘何发展如此迅速?
吴春波:“千村植保”不仅解决了农民买难问题,同时还解决了经销商想做大做强的问题。农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销商要立足市场,必须做大做强,但靠自身很难实现。锦绣千村通过 “千村植保”连锁模式运营,吸引了许多经销商加盟,“千村植保”为加盟商提供六大支持系统,即品牌宣传、技术服务、物流配送、教育培训、财务结算、信息平台,从而构建了在全国范围内的连锁网络。经过五代模式的沉淀和升级,完成了系统、文化、品牌的全面落地,实现了用完善、密布的连锁网络为上下游产业链的打通奠定了基础。目前,锦绣千村确立了每县一家营运中心,每镇一家连锁店,每村一个基层工作组织,每个生产小组若干会员用户的连锁网络布局。
此外,去年被软银风投相中,公司的渠道运营进入加速发展期,数以千计的加盟商将分享这一庞大网络的优势和喜悦。
诠释三:解决厂家品牌落地难题
《中国农资》记者:在拥有了明确的服务对象、完整的渠道网络后,锦绣千村又开始了向上游生产企业转移的合作战略,这种战略的改变基于何种考虑呢?对于未来,还有如何规划呢?
吴春波:渠道建设最终是要做产品的。然而,生产企业品牌效益如何能到达农民是一个难题。近期,我们将与国内大中型农资生产企业建立厂商联盟,旨在通过我们的渠道解决这一问题,得到了许多厂家认可。从当初的没产品、没资金、没渠道,到现在注重向上游生产企业转移,目的就是将产、供、销连成一体,实现生产企业、经销商、农户的三方共赢。
渠道托管,服务落地。很多企业已经营多年,自身渠道建设也很成熟,要吸引合作,必须完成他们想做又没做到的事情,这就是品牌的宣传和服务体系。同时,锦绣千村向企业输出自身成熟的服务支持体系,用托管的形式帮助企业运营渠道,用沉淀五年的管理模式助企业的渠道更加良性发展。此外,以前是一家企业一个渠道,现在十几家厂家可以共用千村的渠道,成本大大降低。千村和企业还联合创制新品牌,在千村的渠道上推销企业的新产品。
通过5年的运作,锦绣千村渠道运营商的定位越来越清晰。成功一定有方法,经营一定有思路。对于未来,锦绣千村作为渠道运营商不仅仅做农资,将以连锁品牌、产品品牌为切入点,通过对县、乡、村、连锁网络的逐级管理而构建的一个从工厂到田间、从田间到市民餐桌的双向流通网络,并以此实现合作伙伴的持续盈利和农民增产增收的连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