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向“两会”说愿望

《中国农资》记者 刘学胜 郑 敏 崔海涛 周文俊 于江灵 魏 塬

  ■  关键词

  收入、肥价、补贴、土地、打假、农技、服务、粮价、专业社、水利、培训、人才

  2011年全国“两会”备受关注,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委员济济一堂,提出了各个行业的焦点、热点话题,也提出了许多有关“三农”问题的议案和提案,希望中央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和建议。会内的声音不绝于耳,会外又有何心声和愿望呢?尤其作为涉农企业,最想说的是什么?其关注点在哪些方面?作为农民,又有何心声要向“两会”诉说?为此,“两会”期间,《中国农资》特别组织策划“我向‘两会’说愿望”专题,一方面派记者到一线采访,另一方面通过电话连线广泛了解民意,并通过网络互动形式了解各地涉农人心声,但愿“两会”也能听到会外的声音。

  电话连线

  黑龙江省丰华农资公司 曹利明

  黑龙江的农业种植结构主要以大田作物为主,农民关心的问题:一是如何把粮食卖个好价钱;二是如何用上更便宜的化肥。最近这几年,粮价相对还是比较高的,农民比较满意,希望国家在稳定现在粮价的基础上,能使粮价稳步提高。在用肥上,要进一步减少化肥流通的中间环节,控制化肥流通成本,从而达到控制肥价的目的。目前,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可操作的模式。农资公司通过组织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社,从种子、化肥、农药、收购各个环节介入农业生产,一方面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种子、化肥,同时为农民培训有关施肥用药的技术,并通过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用肥量,同时增产,降低生产成本,最后收购农民的粮食,为农民减轻了负担,增加了收入,为此,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力度扶持各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吉林省德惠市五家子村种子化肥销售中心 任希亮

  首先,当地农民最关心的是土地征收问题。目前,各地都在搞经济开发区,强制征收农民的农田。一方面,这些土地都很肥沃,被征收用作工业用地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另一方面,农民的土地被征收以后,虽然一次性补贴比较多,但是这些补贴花完以后,农民就没有了其他生活来源,会使很多农民由暴富再次转向贫困,因此希望国家在解决征地问题上多下功夫;另外,希望控制化肥价格的上涨;最后,希望农业“三站”能切实为农民多办实事,特别是在指导农民科学种田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辽宁省盖州市繁荣农资经销站 席景纯

  从基层来看,农民还是觉得农资价格有些高。当然从生产和流通来讲,成本的增加使得化肥价格居高不下。因此为了让农民的用肥投入减少,一方面政策要向化肥行业倾斜,另一方面要加大农民在用肥方面的直补,直接把补贴发给农民,增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其次,要加大对农民在贷款方面的支持,鼓励农民创业,为农民开拓增收渠道。目前,农民除了在邮政储蓄的贷款相对容易外,其他途经均比较困难,因此希望放宽对农民贷款的限制,这对农民创业增收有巨大作用。

  山西省吕梁市土壤肥料工作站退休员工 赵有顺

  吕梁地区一直都是干旱比较严重的地方,即便是现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来改善当地用水环境,也打了很多口井,但吕梁北部有些地区干旱仍然比较严重,人畜饮用水都需要从很远的地方运,农业基本靠天吃饭,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在水利方面还应该加大投入。除此之外,农村就业问题也是大问题,很多人初中毕业就辍学打工,但缺乏基本劳动技能,只能干力气活,希望国家能加大对农民技能的培训。

  河南省西平县兴农农资有限公司 郭东霞

  我希望国家能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从生产角度,提高生产企业门槛,现在只要有十几万元就可以办一个复混肥企业,而这样的企业不仅没有科研和服务实力,产品质量都得不到保证;从流通角度看,基层工商质检部门打大不打小的现象严重,因为基层工商部门每年都有罚款任务,但以罚代管,起不到规范市场的作用。从农村来看,我建议应该关注农村留守人员的生活,现在农村大多青壮年出外打工,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和儿童,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关爱,老年人得不到应有的照顾,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安徽省无为县二坝镇政府 刁萍

  我是基层的农技服务人员,我认为,现在基层农化服务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人员,二是资金。虽然我们当地会给农民一些补贴,但并不重视农化服务。过去的农技站也解体了,很多年没有新进农技人员,原有的农技人员也不是科班出身,知识结构过于陈旧,基本起不到指导农民的作用。此外,现在国家提倡或是补贴的农业技术也没能落实到位,就拿测土配方来说,虽然国家每年会给县里补贴一部分资金,但大多被挪为他用,我们当地大多农民都不知道还有测土配方这回事,种田知识主要靠自学或习惯种植。

 

  一线采访

  河北省无极县种业总公司第三门市部经理 刘同军

  我之前是无极县种子公司的员工,后来公司改制跟同事一起经营起了农资,到今年有十年了。由于之前做技术员,对技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农民来买肥料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他们详细的施用方法,产品的优劣。但是近几年让我压力很大,主要是农资市场上很多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市场,让我们经营优质化肥的经销商很被动。希望政府尽快出台政策,规范农资市场经营。

  河北省无极县兴农植保服务站经理 席月英

  我做农资有七八年了,除化肥外也经营农药、农膜等,跟农资这一行有了深厚的感情,但是有时候也会感觉到无奈。比方说相关管理部门收的费用名目繁多,让我们基层经销商不堪重负。希望管理部门秉公执法,不要伤害正常经营的经销商,也不要放过违法经营的经销商,规范农资市场的经营环境。

  江苏省盐城市黄尖镇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 徐志国

  3月4日,记者来到江苏省盐城市黄尖镇,见到了徐志国,他告诉记者:“我最想对两会代表们说的就是希望加大对假冒伪劣化肥的打击管理力度,眼看离消费者权益日3·15也没几天了,假冒伪劣化肥坑害了农民,也扰乱了市场!”

  假冒伪劣化肥在江苏省来说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以复合肥为例,如果在氮、磷、钾养分减少一个含量的话,每吨复合肥的成本下降幅度能达到50元左右。一般少3-4个含量的复合肥,卖价能比正规产品便宜100-200元/吨。同时,这样的复合肥施入农田,前期效果和正规复合肥差异不明显,农民就会图便宜使用这样的复合肥,让正规复合肥就没有了市场,后期收成也必受影响。

  江苏常熟市支塘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王良宝

  现在农村的科技力量需要推进,但是基层农技站的职工待遇比较差,人员比较缺乏,后续的人才培养问题难以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议农技站和当地的流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农技站的服务和产品推广有效地结合起来,也就是建立技物结合的长效机制,相关的农技人员可以在服务中获得一定的报酬,这样就可以促使农技人员将优良的产品推广下去,真正让农民受益。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