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盐湖集团:缔造中国钾肥产业发展模式
记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开拓者
《中国农资》记者 吴 江 通讯员 马震方 张洪满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建的综合利用项目。

  盐湖的开发史即是中国钾肥工业的创业史。经过五十多年来的艰苦创业,中国钾肥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土到洋,每一次提升都凝聚着“盐湖”广大开拓者的辛勤汗水和智慧。

  ——盐湖人

  当晨曦微露,太阳将第一缕温柔的目光撇向青海格尔木察尔汗的戈壁盐海,希望唤醒每一粒在厚重的盐壳下喘息的种子。然而,坚硬的盐壳让那些种子因缺氧、憋闷而永久地窒息。盐湖夏天炎热干燥、冬季寒冷的气候,让一切绿色植物都难以生长。愈是靠近格尔木,象征生命的植物逐渐由高变矮、由茂密到稀疏,并慢慢为寸草不生所代替。这意味着大自然环境已经将生命存在的条件与它们剥离。更为可怕的是,平均2800米的海拔高度,每时每刻都让人因为缺氧而头晕眼花。没有人知道,当生存受到挑战,涌动在“盐湖人”血液中的理想情怀,究竟有多么沉重?

  人们不难想象,1958年,当“盐湖人”在格尔木落下第一锤,承受着低压缺氧、血管充胀而脸色暗黑的“盐湖人”,用一次次对生命的挑战,刷新着中国钾肥创业史上的不朽记录。从最早的肩挑斧凿到今天游弋在盐湖中的水采船,从最早居住的帐篷、土坯房到今天的楼房林立,从中国氯化钾零点起步到如今成为国内整体上市的最大氯化钾生产企业,无不承载着企业开拓者的激昂与奋进。今天,当人们走近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都会被茫茫盐海中的这片“绿洲”所折服、震撼和惊叹。

  盐海中的第一声呐喊

  “盐湖集团”——一个不断创造速度奇迹的地方。地区的艰苦性、企业代表行业的唯一性和钾资源的集中性,构成了企业的鲜明特征;“盐湖人”以家国情怀与时代使命感,铸就了中国钾肥工业的“民族之魂”,几代“盐湖人”谱写的感人至深的创业之歌,为中国钾肥工业铸就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细数盐湖集团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958-1990年是盐湖集团从手工作坊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阶段。1958年,第一批“盐湖人”来到了荒凉的察尔汗盐湖开始了创业,当时察尔汗盐湖条件非常艰苦,环境极度恶劣。没有淡水,要用汽车到几十公里外去拉运,并且定额分配;没有房子,几十个人就挤睡在一顶帐篷里;没有生产钾肥的机械,硬是用铁锹、铁锤、铁耙、铁锅、汽油桶等简陋的工具生产出第一批钾肥产品。从土法上马到半机械、机械化生产,一步一个脚印,无不渗透着“盐湖人”创业的艰辛和汗水。到1982年,当时的察尔汗钾肥年生产能力已经接近3万吨。

  1990-2000年,是盐湖集团工业化规模生产和技术更新换代升级阶段。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先进工艺技术,为今天的盐湖集团公司庄严“奠基”。期间,青海钾肥厂转制成立了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40万吨的扩能技改项目生命工程——“反浮选、冷结晶”钾肥加工厂工艺改造工程全面开工,此外,他们还迈出融资的第一步——青海盐湖钾肥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1999年国家十大部委领导考察“盐湖”后,做出“青海百万吨钾肥项目由盐湖集团作为业主建设”的决策;2002年,国家西部大开发首批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的青海百万吨钾肥项目开工,并于2004年突破100万吨。

  2000年至今,是盐湖集团实现大工业化生产阶段。2000年,国家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号角,青海100万吨钾肥项目被列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首批十大项目之一,盐湖集团审时度势,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大好发展机遇,充分依靠国家的优惠政策,依托企业自身的优势,确立了“西部大开发,盐湖大发展”的集团发展思路,以做强做大钾肥产业为目标,积极规划了打造国内最大钾肥生产基地的蓝图。百万吨钾肥项目于2000年5月开工建设,2003年底项目建成,2006年实现达产达标,盐湖集团钾肥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世界排名升至第四位,实现了盐湖集团发展的第二次飞跃,使察尔汗盐湖资源的开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期间,钾肥产量先后突破了200万吨、230万吨大关,并实现了企业整体上市。进入新世纪,随着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一、二期工程、金属镁一体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工程相继开工建设,碳酸锂、无水氯化镁、氢氧化镁等项目在技术上均有重大突破,加快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了产业结构,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增强了盐湖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抗风险能力,为青海省实施富民强省和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注入了新的强大活力。

  多年来,“盐湖”始终以坚持创新发展为主轴,以自主培养人才作为“盐湖”战略的重要部分。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和钻研,开发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金奖的“反浮选-冷结晶”技术,并实现了钾肥主业由小规模到大规模、由传统工艺到先进技术、由落后装备到现代装备的转型,建成了中国最大的钾肥工业基地,在锂、镁等资源提取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技术创新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先后培养出一大批科研、技术、设备、工艺、营销、管理等能够独挡一面的带头人。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