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在家乡安徽省无为县度过了我的童年。因为新中国刚刚成立,白手起家,乡下人的生活很苦。妈妈把母鸡下的蛋积攒下来,每个月到集镇上卖了,买点油盐酱醋,妈妈说,炒菜没有盐,农民到田地里没有力气干农活。妈妈的话,说明一个道理:盐是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资,这个道理,我一直铭记在心。
1968年,我从合肥七中下乡插队到长丰县当农民,更感受到盐的重要性。在一个壮劳力一天只挣0.4元钱的年代,农民的生活仍然相当艰苦,乡下大嫂、大妈们在做饭烧菜的时候,都知道在菜里多放一点盐,因为菜里放了足量的盐,农民干活才有力气。作为知青,我曾经多次在吃早饭喝稀饭的时候,没有菜,就把大盐粒放入稀饭中,搅和一下,也把几碗稀饭吃下了肚。后来我查了一下有关资料,说“食盐不仅是人们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而且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成分。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是一种中性的无机盐显示的味道。其味咸,性寒,入胃、肾、大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润燥、滋肾通便、杀虫消炎、催吐止泻的功能。从生理角度看,盐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盐能协助人体消化食物。盐的咸味,能刺激人的味觉,增加口腔唾液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和提高食物消化率。 盐能参加体液代谢,盐是体液的重要成分,高温作业的人,出汗过多,需要补充含盐饮料;吐泻过多的人,要输入生理盐水;大失血的人也要急饮温盐水等,这些都是因为盐能起到维持人体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的作用。”可见,盐对我们人,是多么重要。正是因为盐是重要物资,盐的管理和买卖是国家非常重视的一件大事。历史资料介绍说,汉武帝时为了掌握全国经济命脉,从经济上加强封建中央集权,抗御匈奴的军事侵扰,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推行了以桑弘羊为主所制定的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及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一系列重大财经政策。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后人把这次会议称为盐铁会议。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会议结果,废除了全国的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事过30年,桓宽根据这次会议的官方记录,加以“推衍”整理,增广条目,把双方互相责难的问题详尽地记述出来,写成《盐铁论》。我们从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到,盐,对于国家和百姓都是举足轻重的物资。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调回合肥进入合肥化工企业工作,此时,我又了解到,盐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们企业里用盐作为原料,生产出黄山牌氯碱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产品还飘洋过海,销售到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21世纪初,我们企业的氯碱装置由原先的石墨、金属阳极装置更新进步为世界一流的离子碱装置。氯碱年产量也逐步上升。最让我这个与人民共和国年龄相当的化工人高兴的是:最近,我们合肥化工企业5000多员工整体加入中国盐业总公司,成为央企中盐总公司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的新企业注册名叫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公司,企业名字很响亮,企业名字把中盐和安徽非常有名气的红四方产品品牌联想结合在一起,给我的感觉是:中盐人的手和我们合肥化工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我相信,在中盐总公司的领导下,有盐作为我们的坚强后盾,我们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公司在合肥化工园区投资100多亿建设的盐和煤化工项目一定能获得伟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