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2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促使农化服务步入经常化、制度化
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农化服务办公室秘书长徐兴家
《中国农资》记者 于江灵

  徐兴家,中国石化联合会农化服务办公室秘书长,中国农资传媒全国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一年,对我国农化服务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过去的201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农化服务办公室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1年他们将有哪些新的动向,将怎样继续推动我国农化服务工作的发展呢?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农资》记者采访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农化服务办公室秘书长徐兴家。

  《中国农资》:2010年“全国农化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进展怎样?

  徐兴家:经过2010年的发展,“全国农化服务中心”体系成员继续增加,农化服务网络初具规模。农化服务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对农化服务开展比较好的单位进行考核,得到了全国农资生产和流通企业的积极回应。经过各单位申请,专家评定,农化办审核通过,2010年共授予22家“全国农化服务中心”挂牌单位。加上第一批授牌的23家企业,“全国农化服务中心”挂牌单位已经达到了45家,全国农化服务体系已经初具规模。

  为了让企业能更好地开展农化服务工作,农化服务办公室领导和专家多次深入到云南、山东、北京等地的农化服务企业(山东红日、云南云叶、双赢集团、北京绿得利化工、金土地复合肥以及烟台众德等)考察,进行现场交流和工作指导,帮助解决企业的各种需求。同时还参与一些优秀企业举行的“全国农化服务中心”现场挂牌仪式,并在媒体上分别进行了业绩与经验的宣传报道,在行业内产生了一定的反响。

  农化服务办公室领导和专家还多次带队深入到企业生产现场,与企业负责人、一线员工以及管理人员直接交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管理技术和经营上的难点热点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很受企业欢迎。农化服务办公室还汇集农业部、科技部、中国农大与原化工部的多位国家级专家,建立农化办专家委员会,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权威技术保障。农化服务办公室在2011年将努力促使农化服务步入经常化、制度化。

  《中国农资》:刚才您提到了要促使农化服务步入经常化、制度化,那么2011年农化服务办公室将打算做哪些工作以达到这个目标呢? 

  徐兴家:2011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和各单位合作的力度,与“全国农化服务中心”企业共同探讨农化服务理念更新,使企业从当前的农化服务(实为售后服务)与产品推介的初级概念中走出来,进入建立农化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阶段,成为引领消费、创造企业与社会效益的农化服务,成为企业对农民双赢的农化服务。而且要进一步扩大“全国农化服务中心”网络,高质量建好“农化服务中心”国家队。

  除了常规合作,农化服务办公室还要开拓新的合作方式。农化服务办公室计划与国家石油和化工网合作开展网上交易平台,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平台将农化服务直接推广到农民身边,提供及时、贴近的服务和指导。在未来的工作中开拓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加强与机构投资者及上市公司的沟通,为争取分仓与新财富上榜创造有利条件。

  农化服务办公室将会针对农化企业领导人员或具体工作人员组织一期农化服务综合能力提高班,为农化服务培训积累经验,并努力将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树立农化服务培训品牌,协助企业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通过农化服务培训,为企业培养职业化、高素质的农化服务综合人才,提高企业农化服务综合能力,推动企业农化服务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培训班将为合格学员颁发农化服务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另外,服务办公室也会在中国农大开展肥料配方师的培训与认证。

  同时,农化服务办公室要开发和拓展咨询服务工作,争取实现咨询领域的突破,打造1-2家样板案例,为今后农化服务办公室的咨询工作奠定基础。

  《中国农资》:我了解到农化服务办公室除了大力推动中国农化服务的发展外,还致力于推动国家生物有机肥产业的科研与应用,请简单谈谈推广生物有机肥的进展。

  徐兴家:2010年,农化服务办公室成功与上海科凯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农化服务办公室(上海)生物有机肥研发中心”及相关实验室,合作开发推广生物有机肥项目,联合打造中国第一生态肥料品牌。研发中心技术总监由留美的李远丰博士担任,首个农业示范基地设在上海崇明岛。目前,第一批适合农业需求并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生物有机肥产品正在通过国家认证,确定两个批次共6个产品的研发,在2011年完成研发和商业生产。 

  《中国农资》:对于复混肥企业来说,农化服务至关重要,在2011年农化服务办公室将如何推动复混肥行业的发展?

  徐兴家:我们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引导复混肥行业产品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广新型肥料。农化办要以“全国农化服务中心”的网络为依托,对行业,通过以推广生物有机肥理念与产品为切入点,引导复合(混)肥行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切实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开展与节能减排提供出路;对政府,建立建设性通道,能够及时反映行业的诉求。

  同时,我们从以下方面着手复混肥行业产品的结构转型与优化升级的工作:

  1)提倡平衡施肥,平衡作物营养,重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2)提倡合理控制施肥量,减少土地富营养化。

  3)提倡配方数量的减少,提倡肥料的功能组合。

  4)提倡BB肥功能化,减少生产中无效能源消耗。

  5)提倡有机质还田,提倡有益生物制剂的应用。

  除了推广生物有机肥的理念,农化服务办公室还要积极推广农化办上海研发中心研发的两个批次6个品种的生物有机功能性肥料配方,推荐结合中心企业选择产品更新换代。同时,争取在国家立项,得到国家发展生物有机肥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