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励精图治,“梅花”因你而美丽
访梅花集团营销中心副总经理、肥料化工部经理刘强
《中国农资》记者 汪 洋 吴 江

  “相信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能量,体现自己的价值,‘梅花’因你而美丽。” ——刘强

  沐雨临风,傲雪梅红。十多年间,梅花经历了转型、跨跃、嬗变,已成长为令业界瞩目、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晶莹剔透的梅花味精、味美鲜浓的高档鸡精、绿色环保的有机肥料……是梅花人奉献给社会的精品,这不仅体现了梅花人的品格,更表达了梅花人为人类美好生活真诚奉献的心愿。 

  近日,记者走进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针对企业大力提倡的循环经济、环保实践,如何看待有机肥行业发展现状和诉求以及建造“百年老店”的宏伟愿景,对梅花集团营销中心副总经理、肥料化工部经理刘强进行了采访。

  做循环经济、环保实践的先行者

  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廊坊,有着“京津走廊上的明珠”美誉的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物科技领域的研发与生产的大型合资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以生产经营味精为主业,产品包括味精、鸡精、谷氨酸、肥料等横跨基础化工、传统农业深加工、高端生物技术三大产业范畴,依托既有生产线,充分发挥循环经济优势,形成了非常丰富的产品谱系。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梅花集团的环保系统不断完善,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公司在环保事业上同样更上一层楼。 

  梅花集团始终坚持循环经济、环保节能降耗的经营发展理念,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这就要求了企业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而流程的特征便是低开采、高利用与低排放。 

  早在2003年,红梅集团在行业内率先建成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对主要原料玉米“吃干榨尽”,即从生产味精的第一道工序开始,将排放的废液、废渣变废为宝,全部转化为产品,是国内产业链最长,集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现代化生产线。在2008年,梅花集团便荣获“全国发酵行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的称号,这正是国家对“梅花”在循环经济和环保创新方面所做成绩的全面认可。 

  企业的发展不会停滞,更会矢志不渝地坚持循环发展、环保先行。刘强说:“我们将始终坚持按照国家政策调控,逐步实现产业升级,在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已走过的发展历程中,环境保护也一直是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在环保方面也同样成为行业的先行者,并与企业的业绩一样,不断发展,日臻完善。

  有机肥仍需探索新型发展模式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农产品品质提出的更高要求,有机肥迎来市场机遇,加快有机肥产业化进程已成为发展生态农业的迫切需要。

  “有机肥其实改善的是一种生态。”刘强介绍说。生物有机肥在活化土壤提高农产品品质方面、改善土壤养分固氮解磷释钾能力、调整生态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之而起的是市场需求的增加。

  作为梅花集团旗下的廊坊绿农生化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液体冲施肥的大型肥料生产企业,也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 

  近些年,在国家政策号召下,我国商品有机肥发展已迈开了产业化步伐,但却没有相配套的产业扶持政策。刘强认为,国家政策提倡使用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同样是服务于农业生产,出于公平对待的原则,在有机肥生产和运输上,应该与其他化肥享受“同等待遇”。目前,无论是从政策导向还是市场需求看,我国有机肥行业将迎来大好发展机遇,有望进入主流农资销售渠道,市场需要重新梳理,产业政策需要更加明晰,企业对此寄予了更多的期待。

  对此,他强调:“如果有机肥在运费上能得到优惠,反过来给农户回馈的话,不仅为农民节省很多钱,同时也可以使有机肥获得很好的推广动力。”

  “肥料行业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价格竞争和服务竞争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阶段。虽然有机肥产业起步较早,但落后的理念、保守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肥料行业的发展。”刘强表示:“必须转变思路,以新型发展模式促进有机肥产业发展。”

  “机遇就摆在眼前,有机肥行业不容错失。”在探讨我国有机肥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时,刘强认为,国家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有机肥科研水平;加快城市污泥和农业废弃物的开发利用,建立院企结合的科研基地;加大有机肥宣传和推广力度,农业部门、生产企业和广大经销商等有关单位正确引导农民,在搞好经济作物推广、施用的前提下,做好大田作物的示范工程;市场管理和质量监督部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化肥的同时,加强有机肥的市场监管力度,保护名优品牌。

  朝着建造“百年老店”方向努力

  市场博弈中,最常见的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两三年,十年二十年的历史显得格外珍贵。生存着实艰难,持久更加不易。但是,总有那为数不多的企业却始终朝着打造“百年老店”的方向发展,不仅如常青树一般历经考验、屹立不倒,间或还能老树发新枝,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这似乎是一个难解的谜。可是,当我们深入了解一下梅花集团经营的历史和特点,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特点和奥秘,其实再平常不过。

  “我们梅花集团就是要建造百年老店,一家企业要想做得更好更久远,就必须干今天的事,挣今天的钱,为未来多着想。”刘强说,全力打造“百年老店”的梦想其实就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切实完成和履行的责任,这好比是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不仅需要阳光、雨水的滋润,同时还要做好施肥、除草等方面的维护工作,它们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依赖的系统过程。

  打造名店名企不易,将其发展延续下去更难。关于创造百年大业的宏伟蓝图,他表示:“梅花集团一定会将信誉和品质始终放在第一位,在积累一部分资金的基础上,能拥有这种意识显得难能可贵。”刘强给出的解释则道出了具体的五条奥秘,即特色、创新、标准、心态和团队。

  他表示,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吸引力,就是凝聚力,就是能够将自己的目标市场目标顾客锁定的关键所在,打造出自己的特色是何等的重要,以至于可以将其命之为企业商家生存发展的命门。

  有特色,只能在一时吸引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特色不突出,甚至会变成沉重的负担和累赘,最终把事业压垮,这就需要在保持精髓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和强化特色,墨守陈规亦是自寻死路。

  没有标准,就不能做到提供保质保量的稳定服务所以,科学可靠的标准和规范是打造百年老店的第三个奥秘。有了标准,才能有效提高效率,更能最大限度上防范问题和错误的发生。

  要成就“百年老店”,还需要一颗不分老幼、不问出身、无分贵贱、一碗水端平的心态,而且将其作为精神和传统完美传承,方能确保事业不会中途触礁。

  第五条奥秘,在于一定要有一支能够将经营方略和精神有效传承、能够身体力行将之应用到日常工作中的团队。充分利用梅花集团这个大舞台,将个人的价值和能量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这便是“百年老店”最终打造成功的队伍和人才保障。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