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混肥发展迅速,大小化肥企业都在做,但存在如下问题:
配方没有针对性
掺混肥料的配方必须有针对性,否则造成减产和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现在掺混肥包装袋上写着某省测土配肥定点单位,而发货却发到另外省市县,这种掺混肥显然就没有针对性。使配方肥有针对性呢必须有以下条件:首先是根据作物而定。比如花生、大豆的根系有固氮菌,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所以花生大豆氮肥不宜施过多。施氮肥只能让秧子长得高,而果实结得少。
其次,要根据土壤情况。土壤是高产的条件,在配方时必须对土壤的情况了如指掌,做到增、补、减,这样才能防止作物减产和资源浪费。
再次,要根据当地3-5年的产量情况和当地施肥习惯,耕地、前茬、日照、降雨量、作物需养规律都是配方肥的参考数。比如,前茬种的花生和大豆,下茬种玉米在施氮肥时就可以少施一点,这样既节约用肥,节省资金,又不影响产量。
但是现在的掺混肥,大部分配方不切合实际,厂家生产了,经销商发货,回来农民就用。就拿台安县来说,全县80%种玉米,土壤碱解氮在75-100毫克/千克,速效磷在15-30毫克/千克,速效钾在45-80毫克/千克,而市场掺混肥的主要含量为27-18-10,32-12-8,28-15-12。农民说玉米开始长得好,但到后期倒伏,这主要是氮磷过多,缺钾造成的。这样的配方使磷造成资源浪费,缺钾没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以县土肥站为中心对全县土壤划分区域,测出土壤,出配方数据,指定化肥企业按此配方生产,这样做既能高产,又节约资源,还减少环境污染。
缺少中微量元素
由于大量使用二铵,农家肥使用少,使土壤速效磷增加很多,在1980年我县土壤速效磷在3-5毫克/千克,而2008年测试达到15-30毫克/千克,由于大量施用磷肥,使一部分土壤缺锌,因此建议在掺混肥中加中微量元素。而目前的实际状况是很多包装袋上印有微量元素的掺混肥实际上根本不含微量元素,对于微量元素国家又不进行检测,于是不法厂家浑水摸鱼、坑农害农。
包装袋图案不统一
有的掺混肥包装袋上的使用范围标得五花八门,玉米专用的肥料印有西瓜、马铃薯、西红柿、草莓等,农民以为这种肥料种什么作物都可以用,结果种西瓜、马铃薯造成品质下降,不能食用,给农民造成损失。还有的以一铵代替二铵制成的掺混肥在盐碱地大量施用,造成土壤盐碱加重,水稻不分蘖。建议在包装袋上标明应用范围,不要盲目夸大误导农民,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