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2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北方喜迎降雪 冬小麦能否有效抗旱?
张夫道教授解读抗旱方法
《中国农资》记者 张 涛

  真可谓“久旱逢甘露”,自2月10日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迎来了两次降雪,对山东、河南、河北等数月未见一滴雨的旱区来说,此次降雪虽然是杯水车薪,但是对北方冬麦受旱区的旱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河北南部、河南东部、苏皖北部重旱面积正在缩小。由于近期北方冬麦受旱区以降雪为主,随着积雪的融化下渗,能被作物利用的有效水得以增加。

  眼看春耕在即,北方冬小麦长势堪忧,最近几天的降雪到底对农作物有多大帮助,是否能够帮助冬小麦顺利度过干旱的冬天?降雪过后农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还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有效抗旱,本报记者在雪后的第一时间联系到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我国著名农学与植物营养学专家张夫道教授。

  张夫道教授在接受采访时称,如果想缓解北方的旱情,至少要中雪以上才能解决问题,而目前北方干旱时间很长,整个冬天北方大部分地区大约100余天的时间内没有任何降雨,这次降雪缓解不了旱情,甚至可以说,缓解都是夸大的说法。

  面对干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寻找水源浇水。河南现在正是浇水期,而河北北部的冬小麦种植区正处于零度上下徘徊,再等1—2周后浇水最为适宜,不过以往河北有“浇冻水”的习惯,称之为“顶凌浇水”,就是在冰还没有融化的情况下浇水,等于把耕作层的水满足之后,温度上升小麦一下就起来了,但是这和“浇返青水”不是一个概念,现在浇水不会有什么坏处,关键是寻找水源。

  面对何时浇水的问题,本报曾接受过读者咨询,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浇水会不会伤及根苗或减产。带着读者的问题,张夫道解释,目前冬小麦的主要种植区——河南的温度都已在零上,而北方冬小麦种植区是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南的这些地区气温也已经开始慢慢回升,由于已经打春,再冷的话也在零度以上,过了正月想再零下就很难了。由于小麦的根系在地下,现在我们最为关心的不是温度问题,是降雨的问题。目前来看,力争小麦分蘖已经晚了,只能是保主穗,所以在为小麦浇水时应多施点氮肥为好。

  春节期间,记者走访了河北干旱区域了解旱情,据当地农民介绍:当地有部分冬小麦在播种期就开始“打冻水”,这样的小麦在后期长势中影响不大,但是没有“打冻水”的冬小麦就存在减产的可能性,虽然现在看起来冬小麦秧苗长势不佳,但是没有伤及根部,大规模减产的说法还不科学。而当地农业专家则提醒农民,最好能根据当地的地温浇水,使用适量氮肥以保证冬小麦足够养料。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