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农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00多亿元,出口创汇8.9亿美元,实现利润3.33亿。公司重点推进老挝、青海大浪滩钾盐等项目建设,并已经阶段性建成投产;成功控股湖北省农资和江西沃尔得农资,推进了系统联合重组,新建、改扩建秦皇岛、南通、漯河等一批仓储物流中心,圆满完成了国家化肥淡季储备和农药救灾储备,农机具业务拓展取得重大突破。
A 工作回顾:结合优势项目 实现结构调整
记者:2010年,中农集团在业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任务,您认为在去年,中农集团的工作亮点主要有哪些?
杨斌:2010年,中农集团的工作重点是结合项目实现结构调整。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宏观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其实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也面临着一个结构调整。以前中农集团90%的业务是化肥,尤其是前几年,主要是化肥经销业务,这对企业不管是盈利的稳定还是长期的抗风险能力都带来了影响,所以我们也面临着调整结构。在调整结构方面,2010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些工作。
一是结合新网工程进行了上游资源的延伸,包括青海的大浪摊和老挝钾盐项目,这两个都在建设过程中,一部分已经达产了,还有一部分有待于未来三到五年时间完全实现产能,如果完全实现产能,这两块加起来就是350万吨的钾肥的自主生产能力,这样,中农集团就能摆脱对于上游的依赖,对于保持整体产业链条的盈利能力能够发挥一定作用,还能够规避风险,避免了过度依赖资源。
我们的服务终端主要就是农村和农民,这一方面业内很多大中型企业都在做探索,包括农资连锁销售,由批发到零售等,但是这一块只实现了销售,没有实现服务,所以去年中农集团结合财政部的农资下乡项目,开展结合农民合作社和专业社,对他们进行服务和培训,通过合作社来销售我们的产品。2010年的试点范围主要有湖北、河北、吉林三个省。2011年,将增加到了6个省区,分别增加了广东、四川和江西,财政扶持资金也翻了1倍,由1个亿增加到2个亿,这也是去年工作的一个延伸。
二是改制。去年除了完成中农控股的改制成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也完成了集团本部旧有业务的改制,即传统的化肥、农药、农膜老三样改制,基本实现了集团业务板块的专业化管理和运营。另外,就是实行了体制的转化,吸收了一部分外部股东,同时中农立华、中农通用也加入了职工股,下一步我们在中农控股也准备实行长期的股权激励,跟员工的3年业绩或者5年业绩挂钩,很快就要实行。
B 改制延伸:突破重点项目 保持业绩增长
记者:就像您介绍的,有些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些工作刚刚开头,比如农资下乡的试点,也是今年工作的一个延续,那除了这些,今年的工作还有哪些具体的思路呢?
杨斌:2011年,中农集团要把这个改制再延伸下去。去年总社企业工作理事会议和李书记在五届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为我们的企业工作定了调。我们现在处于战略机遇期,尤其对于我们供销合作社的企业,更是个战略机遇,国发【40】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对供销合作社的企业给予支持。李书记讲,我们这些企业要通过项目抢滩布局,2011年的工作,一个是深化,一个是要抓重点项目。
所谓深化,就是去年延续下来的,包括改制,包括农资下乡,向终端的延伸,要继续加大力度来推进。当然这也不是我们一个企业盯着,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在盯着,2011年要加大力度,包括农资下乡和大浪滩项目,已经开工,并且初期的产品已经出来,我们要实现老挝300万吨、大浪滩50万吨的产能,还需要2-3年的工作要做,这方面要继续加大投入,争取尽快实现完全达产。下游就是通过与农民合作社的结合,加大对他们的服务,争取今年六个省试点做完以后,把明年的销售做得更多。
第二就是要突破一些重点项目。2010年底,我们做了一个中农集团的“十二五”规划,其核心就是在“十二五”期间要打造一个“5+1板块”。中农集团以前是老三样,化肥、农药和农膜,这三个板块目前已经独立运作,下一步就是把地方直属公司纳入到这3个板块,整合系统内资源,使之更加专业化,形成板块运作。
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在业务上要有所突破,不光是业务内容和方式的改变,在外延上要有突破。
记者:您所指的业务突破主要有那些方面?
杨斌:我们的市场在农村,如果拓展业务,应该结合我们的优势,所以我们确定的新业务增加的两个主营板块,一个是农机,一个是种子。
记者:杨总您刚才提到,“十二五”期间要打造一个“5+1板块”。从化肥、农药和农膜,扩展到农机和种子,这是“5”,另外一个“1”是什么呢?
杨斌:另外一个“1”就是房地产,中农集团的房地产项目其实这两年已经在做了,在鞍山、河北都有项目,鞍山的项目已经做到三期了,河北的项目也基本上快完工了,房地产项目毕竟还是现金流。我们把它定位成一个非主营的补充性业务,不是战略性业务,我们视之为机会性业务。所以叫“5+1”,这个“5”是我们的主营业务,我们子子孙孙都要靠这个来吃饭的。那个“1”是我们的机会性业务,因为五年之内这个房地产业的机会还在。作为企业,要盈利,要带来现金回报。
C 未来展望:市场变化快 创新求发展
记者:就像您所说的,中农集团的业务突破是不是因为近几年化肥市场规律变化影响到了集团业绩?
杨斌:一方面来说,近几年化肥市场规律发生了变化,化肥价格屡屡出现“旺季不旺”现象。
另一方面,农机、种子这两个板块是目前国内增长比较快的两个市场。因为农业产业化实际上有利益的触及,国家从这两年开始加大了农机购机补贴,促进了农机的应用。以前农民不买农机,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用不着这个东西;另外就是农机很贵,农民承受不了。但是现在市场出现了一个有利的环境:一是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农民都出去打工了,这实际上对机械劳动产生需求;二是在国内很多省份,已经普遍有了大规模的种植,上千上万亩的种植园很普遍,这方面也支持农机的运用和推广;三是国家财政加大了投入,对购机补贴的力度非常大,有些都达到了40%或者50%,农民请一个收获机,还不如自己买一个。这两年,农机市场是个爆发式增长,我们觉得这是个切入点。
记者:您认为近两年化肥市场出现“旺季不旺”的原因是什么?
杨斌:近两年,用肥季节一开始,化肥价格往下走,这个规律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淡储过于集中。淡储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必须要有一定的库存量,所以集中采购引起化肥价格的上涨,到用肥旺季,经过3—4个月的储备,再集中销售,价格肯定下跌。这种价格的上涨和下跌是因为在短期内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造成的。
二是化肥出口关税政策。化肥出口关税政策往往是在用肥淡季开闸、旺季关闸,关税开闸,大量的需求便会出现,反之,需求将会减少。
记者:您对今年春季化肥价格走势如何判断?
杨斌:影响化肥价格短期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但影响化肥长期价格变化的因素并不多,短期内,可能一场干旱或水灾就能影响。至于春季化肥市场的价格怎么表现,比去年同期高或者低,我不敢讲,因为目前化肥市场变化的因素太多。但是我认为,影响市场变化的规律的关键因素,最核心的还是供求关系。
记者:从“十二五”规划来看,中农集团还要做哪些变化?
杨斌:除了上面提到继续深化改制之外,另外就是创新,拓展新业务。对于没有做过的新业务,用成熟项目来带动。比如做农机,以前我们没有专业人员,也没有渠道,那我们主要通过项目带动。
今年我们签了一个陕西富平的西部农机大市场,目前的规划是西部最大的农机市场,涵盖了农机、农机配件、农用车、农资的展示、销售和批发,当然也提供服务。地方政府主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农机购置补贴超市,是政府办的,就是你到超市来购买东西,我把价格补贴直接扣除,你可以少掏很多的钱,既方便了农民,也让农民得到实惠。这个项目跟政府的协议已经签了,征地手续正在办理。今年的富平项目、种子项目,包括南通和杨凌的物流项目、农资仓储配送中心,这几个重点项目一定要落到地上,通过项目带动新业务的发展和老业务模式的转变。
在五年规划中,我们提了一个基准目标,就是在持续保持业绩增长的同时,通过这些转变,促进业务发展,实现行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