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月10日开始,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迎来了连续两次的降雪,使得北方持续数月没有降雨的旱情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同时对旱区冬小麦顺利过冬提供了墒情的保证,而雪后的尿素的价格借助前期涨价的惯性再度看涨,使得长期萎靡的农资市场增温不少。
众因素拉高尿素价格
自春节过后,国内尿素市场一路看涨,其中一部分因素来自于成本的增加。据中盐安徽红四方集团副总经理陈勇介绍,从去年7月份的1100元/吨上涨到现在的1750元/吨,尿素的生产成本已经出现了历史最高位。不仅如此,受天然气供不应求、煤炭价格上涨和供应紧张等因素制约,今年以来,全国氮肥企业开工率持续走低,据氮肥工业协会统计,目前年产15万吨合成氨以下的中小氮肥企业的开工率仅30%,大中型氮肥企业装置平均负荷率也只有70%左右,2010年国内尿素减产432.8万吨。产能无法正常发挥,产量急剧减少,再加上全年共出口尿素702.5万吨,同比增长107.9%,市场资源量急剧减少。
所以受出口和市场供应量的减少的因素,今年春耕季节的尿素市场将减缓产能过剩的消极影响,市场供应不会出现大量过剩现象。
雪后竟成“价涨”帮凶
当记者走访河北调查旱情时,一位来自廊坊的农资经销商告诉记者,今年春季的尿素市场略比往年有所提前,农民看到冬小麦干旱,尽量将返青水的时间提前,所以不止是尿素的销售时间提前,就连销售量与价格都比往年均有涨幅。目前山东生产企业尿素出厂报价已经突破2000元/吨,并且还有上涨之势。
从年前开始,尿素价格一路看涨,大量出口所带来的市场资源量减少使得部分经销商看准市场,提早动手存储尿素。如此一来,尿素的价格在众人的期待中连连看涨,而且有经验的经销商都对尿素的后市予以厚望。
涨声背后仍要“居安思危”
虽然目前尿素价格看涨,但一部分企业将会重新开足马力,搭上这班难得的快车。当前我国全年尿素60%的需求量都在春耕期间,约有2600万吨,但是国内氮肥产能过剩是不争的事实,春耕过后,甚至是春耕期间尿素市场仍要关注供需矛盾的变化,谨防供应过量所带来的降价风波。尿素不同于其他肥种,无论涨还是跌都以惯性的方式出现,有人甚至将尿素买卖当成一种赌博,所以一些农资流通企业都以快进快出的方式销售,所以涨声背后仍要小心行事。